昨天本人去了梅兰芳大剧院看了一场纪念梁益鸣诞辰一百周年的折子戏演出,我原来认为包场就没有熟人了,结果呢,还是遇到了扶风,刘飞,蓝仁东等熟悉的面孔,此外多亏东方给的票,在此一起谢过。
既然是纪念演出,那么是不是应该仔细点呢,结果给的节目单前面的宣传册居然把在东北的老生梁一鸣先生的剧照放在了梁益鸣先生这里,两个人虽然名字就差一个字,且音也差不多,可是年岁,本事,水平都不一样,我在这里不知道是主办方的不认真还是怎么回事,反正令人感到很不满。
接着我进入剧场,开始看演出,没想到开场居然是一些扎靠的武生和几个旦角做舞蹈,我觉得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并不是一场晚会,把这个放进来,真的不合适。
然后是主持人,说实话水平不高,期间有个介绍梁益鸣先生艺术的年轻人在介绍梁先生的趣事典故,显得有点生冷,而且此君是谁,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
正式节目是从梁益鸣先生的儿子梁少鸣清唱的《打窦瑶》开始的,因为据说梁益鸣先生只留下这么一段录音资料,是段二黄慢板,类似《上天台》刘秀刚出场的那段,梁少鸣唱得倒是四平八稳,还算不错;接着是张学江的清唱花脸《姚期》,感觉是用后槽牙演唱,气力根本没有,也没有花脸气魄,乃至于我在下面替他唱了几句,结果惹得观众不满了,希望管理员把我请出去,可笑的是后来台下有人说话这些观众却并不理会,最后一个清唱的是李鸣岩的《打龙袍》,唱得神完气足,一点不像是八十岁的老太太,哈哈。
折子戏第一个是梁益鸣先生家人,加上李金斗,刘洪沂等人合演出的《大登殿》(昨天戏码和清唱的特点是剧目名称汉语拼音都差不多,打窦瑶是ddy,大登殿是ddd,九江口是jjk),梁少鸣的薛平贵,脸上太死,唱得只能是大路,个别字还听得不清楚,最后那段二六很短,倒是最后一句用了嘎调;而张新的王宝钏扮相倒是雍容华贵,可是一段二六下来几乎没有了气息,后面唱得都是一般般,还非要在“相府去把我的老娘搬”一句耍高腔,身上也基本上没有,在下跪的时候,一个劲撩动后面凤衣,看着委实不美,代战唱得还可以,脸上也和那两位一样没表情,貌似给王宝钏行的还是番邦礼,王夫人的扮相和嗓子都显得年轻化,仍旧是没有表情,倒是王允扮演者黄文俊有点人物,至于李金斗的马达(或者江海)实在是在出风头,刘洪沂的魏虎什么都没有看出来。
大登殿结束后,就是另外一个折子戏《九江口》,就唱挡驾和大战,前面来了个王玥波的评书,这次这位老弟不敢胡说八道了,所以直接说主题,可是还不忘夸自己个子高又能说,还长得白,那其实是夸小宇希呢,和你王玥波有什么关系,而且你说什么张定边拦阻陈友谅的这段叫做“挡谅”,那就是错大发了,因为《挡谅》是康茂才挡陈友谅,有点类似华容道的意思,也是京剧“三挡”之一(分别是《华容道》关羽挡曹操,《江东桥》康茂才挡陈友谅和《焚烟墩》申侯挡周幽王),所以张定边这个折子应该叫做“挡驾”,再说演出是从徐老元帅点将发兵开始,王志刚(不知道是不是天津那个麒派老生,听着看着都有点像是)的徐老千岁,气度还不错,表演也还可以,接着是松岩,也就是武生版本的张定边出场,唱得都是袁世海《九江口》唱词,只不过在“挡驾”的时候唱词略微短了,松岩的嗓子不好,特别窄,身上倒是很漂亮,前面耍哭丧棒,后面耍船桨,都博得了一阵阵喝彩,可谓身段好于唱念,期间还摔了个抢背,完成也是挺利落的,毕竟年岁在那里了,至于陈友谅还来了个僵尸,也算难得,那些武生也都完成挺好看的,只是华云龙那个演员盔头掭了,其余都完成不错。
总之这场演出虽然毛病不少,尽管问题太多,但是按照一位朋友说的,能够纪念梁益鸣先生,说明还是不错的,总比有些艺术家虽然创立了不朽艺术,可惜却无人纪念的好。
以上就是我的戏评,里面全是实话,肯定很多人不喜欢听,但是我还是不会说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