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大连“千品金秋”国际京剧票友节开幕前夕,大连宏济大舞台迎来热闹的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120余位京剧票友,集体彩排,让这个本就古色生香的地方更多了几许文化氛围。
戏院里上百平米的舞台,这两天来,从早到晚一直就没有断过人。
老少组合
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地票友,竟顾不上欣赏大连的美景,这会儿都在抓紧时间积极排练。你瞧!你瞧!舞台中央有七八位武戏票友在舞枪弄棒,或轮转或飞翻,那速度让我们手里的单反相机都有些吃不消;舞台左侧是专业琴师在为那些文戏票友操琴练嗓,或高亢或婉转,经常迎来票友们响亮的喝彩;舞台外面还有自带“教练”临阵还在磨枪的戏痴,或沉思或忐忑,寻根究底给自己找缺点……
美籍华人卢艳秋迷戏已经迷了50多年,虽然常常参加吉林的京剧票友活动,但为了这次全国性的票友盛会,她还是在5月份就赶回来排演,平均每天要练5-6个小时。这次排演的新编历史剧《对花枪》,据卢艳秋介绍,是京剧中惟一一出老旦扎梏的武打戏。因为技术强、难度大,师傅李永才特意从吉林赶来,给徒弟当陪演。彩排现场,卢艳秋一板一眼地耍着她的花枪,上下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而为了练就这项本领卢艳秋说她不仅给自己弄得遍体鳞伤,还在师傅的胳膊上扎下了很多“枪眼”。在这个此前从没学过武戏的58岁老人心里,远涉重洋,原因不只是心中的那份挚爱,她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身边的人都能拥有这份国粹情怀。
这会儿,灯光下,她脚上的那双绿色厚底靴格外养眼。据卢艳秋说,这是她自己做的。除了靴子,她还花了8500元给自己置办了一套戏服。
这么大笔的投入换来的只是舞台上的15分钟,值不值?舞台上的很多戏迷告诉我们,没有可比性。
在这些爱戏成痴的票友眼里,国粹京剧,应该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