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看(13)《空中剧院》播出的上海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十三妹》。该剧改编自清末文康的小说《儿女英雄传》,是“四大名旦”的师傅、“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的代表作。最早,由余玉琴先生塑造的京剧舞台上第一个“十三妹”形象,是刀马旦踩跷;王瑶卿先生给“十三妹”来了一个全新的造型红衫、红束腰、红风帽、红薄底鞋,斜挎弹袋、背弓、刀,一口动听的“京韵白”,整个一副红红火火的北方侠女形象,跃然于舞台上。
全本《十三妹》包括了“红柳村”、“悦来店”、“能仁寺”、“弓砚缘”,现今,基本上只演出《悦来店》和《能仁寺》。“十三妹”何玉凤本是军官之女,其父因拒绝奸臣纪献堂的提亲,被纪献堂陷害入狱致死。何玉凤流落江湖,苦练武艺,行侠仗义,伺机复仇。偶然的一天,何玉凤遇见携重金往淮阳救父的书生安骥,暗中保护他,又跟随他到能仁寺,杀了一干恶僧,救出张金凤一家人。同时,何玉凤撮合了安骥和张金凤的姻缘。
本场京剧《十三妹》由高红梅演十三妹,杨楠演安骥,严庆谷演赛西施,陈宇演黑风僧,蔡筱莹演张金凤,全部角色扮演都很好。高红梅的武打、文戏表演都很到位,杨楠的叶派小生嗓音动听,道白清晰。严庆谷的赛西施真是风趣逗笑。总之,这出戏表演了上京院的青年优秀演员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儿女英雄传》是我少年时看过的一部侠义小说,印象很深。当时就感到安公子的呆气十足,在舞台上的表演正恰如其分。较好地表现了原作的意韵。什么是侠?这是近年来一些文化人经常探讨的问题。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人们认同了为国为民的儒家大侠郭靖、追求精神自由的道家侠客令狐冲以及于从容中化解戾气的佛家侠客无名僧。京剧《十三妹》对“侠”的解释,不仅仅是“侠义豪杰危济困”,更是悲悯之心。十三妹自愿帮助安骥,唱道“只为一点慈悲心”;她帮助张金凤,唱道“听一言顿使我心生怜悯”……于乱世中的安骥、张金凤而言,十三妹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在《十三妹》中,我们还看到,当十三妹表示愿意护送安骥去淮阳,还帮他凑足欠缺的三千两银子赎金时,换来的,是安骥的怀疑。十三妹刚转身,安骥就不听她的话,离开悦来店。安骥这样的小男人,是无法理解十三妹作为女性的侠义情怀。女人越侠气,越主动对男人好,男人就越害怕,越逃避,自古如此。好在十三妹不是白娘子,对安骥没有任何奢望,只是纯粹地助人为乐,不然,早晚被安骥拖累,一如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在当晚演出中,高红梅展示了优良的“唱念做打”功夫,扮相清秀,表演流畅自然。念白极其清楚、爽脆、生动,明丽中不失温柔的特点,就“念”来看,最难得的是“十三妹”在大段的念白之余,还要辅之以繁复的动作,还要开打,突出十三妹的飒爽英姿,而文戏部分,又得展现十三妹作为一个18岁少女的娇俏妩媚,凸显花旦的活泼可爱……这些,高红梅都完成得非常完美,身段轻巧婀娜,马鞭耍得好看利落,吐纳换气未见艰辛,这足以说明高红梅平时练功是十分勤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