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的京城长安大戏院,北京京剧院第四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经15天的争芳斗艳角逐,於3月23日晚圆满落下帷幕。当晚90后小生演员周晓盟,以一出《群英会 》和名家杜镇杰助演的《 借东风》作为大赛的压轴收官。
周晓盟的这出《群英会》,是这届34名参赛青年演员中唯一的小生戏。众所周知,《群英会》是京剧小生行当的应功基出戏,周瑜在戏中并没有大段唱腔,而念、做表演上却十分吃功夫,是典型的小生做派戏。另外,《群英会》已被叶盛兰、马连良、谭富英、袁世海、萧长华、裘盛戎等这些京剧大家演译出“活周瑜”、“活孔明”、“活鲁肃”、“活曹操”,“活蒋干”,又拍成电影成为中国京剧艺术之精典范本。以后,不管谁再动此戏,观众均会拿影片做为样板戒尺,处处对演员的个人水准和整个京剧院团的实力进行评判。
周晓盟是在21岁时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工小生,如今进入北京京剧院才两年,便领衔主演《群英会》这出重头戏,不能不让笔者有所疑虑和期待。但是,当笔看完这场《群英会》的演出之后,很有感触。如下:
有胆量,中规中矩
周晓盟敢拿《群英会》参赛,不得不说他胆量不小。再看他戏里的周瑜,从出场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气势,其扮相英姿俊秀,念唱嗓音脆亮,龙虎凤三音运用得当,令观众听得顺耳舒服,少有一惊一乍鬼音式的毛病。纵观全场周晓盟在《大帐》、《盗书》、《借箭》、《打盖》的这几场戏里,即没忘词,也没荒腔走板,表现节奏流畅可圈可点。其掌控周瑜善于心计的面部表情,对蒋干的欺骗,对诸葛亮的心狭妒嫉,对鲁速的信任,对黄盖老臣的敬重,基本有层次做出来了。辅助抖袖、掏翎子,特别是台步,可谓是基本功扎实,平时下了功夫。
笔者还认为周晓盟有一个大优点,就是在台上心理素质较好,与京剧名家杜镇杰、黄柏雪首次合作不怯场、不慌乱,能控制自己在戏里。
总之,周晓盟的表演中规中矩,得惠于恩师于万增先生精心所授的艺技,也基本能展现于舞台呈献给观众,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京剧是舞台艺术。周晓盟有生以来第一次主演《群英会》,虽然不漏汤不撒水地拿下来了,实在不易,但艺无止境,还需继续下功夫。例如:叶盛兰先生谈《群英会》里这个周瑜,表演要有“沉”,这才符合周瑜身为吴国三军统帅,面对曹操百万大军压境,国家安危迫在旦夕的心境。周晓盟在这方面还有欠缺,让笔者感到似乎与他演《龙凤呈祥》里的周瑜区别不大。演员如何演出人物,演出情感,这是长期需要在舞台上磨炼的积累,周晓盟大有希望。
另外,周晓盟《大帐》出场明显有些紧张,在所难免,越往后演的越放松,唱、念、做越入戏,也越加得到了观众的赞赏。散场后,笔者听到两位素不相识的老年观众夸奖周晓盟:“这子孩子演得不错,是小生角儿的胚子。”这无疑是观众对周晓盟才艺的认定。
有福气, 众月捧星
当晚,《群英会》能够成功演出,观众叫好如潮,还在于周晓盟太有福气,得到众多京剧名家的鼎力抬捧。
头一位,便是杜镇杰临场救火,配演诸葛亮,甘愿为小青年演员捧场,戏德高尚,令周晓盟的演出很是增光添色。尤其以杜的《借东风》墩底,让马连良先生的这段千古绝唱,再唱响于戏院,更使观众兴奋过足戏瘾。当然也离不开艾兵的胡琴,托裹得精彩令人赞叹。
再一位就是扮蒋干的优秀名丑黄柏雪,把《群英会》这出戏给抬起来了,使观众感到戏没有软的时候,保证了演出整体效果良好。黄柏雪几十年来,一直在舞台上甘当大绿叶,从80年代傍谭元寿先生,到捧今天的80后、90后青年演员,认认真真,台上相当规矩、干净,淡视名利,默不张扬,其艺其德确实又为周晓盟这些90后青年演员树立了榜样。这也应是周晓盟在自己演艺生涯中又一难能可贵的收获。
另值得赞扬的青年演员马博通所饰的鲁肃,看得出下了很大功夫,将鲁肃这个人物戏份演得挺足,配合周晓盟、杜镇杰的表演,很紧凑、贴切,格外出色。
周晓盟能有今天的作为,除了他的天赋,自身刻苦用功外,不能忘记在台前幕后的恩师姜派亲传弟子于万增先生。可谓是“名师出高徒”,从周入校到拜师至今,就一直得到于先生倾心吐胆地栽培,根据他无童子功的状况,量体裁衣制定严格的训练课程,为其补打下了规范的小生四功五法结实基础。
据笔者了解,为支持弟子拿《群英会》参赛,从今年春节初七开始,于万增先生就在家或到京剧院来,重新一字一腔、一招一式地给周晓盟抠哧说戏,丝毫不含糊。笔者在北京京剧院排练厅,曾看到于万增先生现场对周晓盟的抖袖、坐姿、转身、眼神等,任何细小有误的地方均加以示范要求改正,这样就使得周晓盟表演不断到位,令其信心更足。周晓盟不负众望,终以23日的成功演出,向恩师和观众汇报,交了合格的答卷。
笔者还感到周晓盟特别有福气的,是遇上北京京剧院有魄力,有战略眼光、卓尔不群的院领导,敢于为青年演员搭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她)们展示自身才艺,摒弃了梨园界论资排辈的陋习。像周晓盟这样进院两年,就让他挑班唱《群英会》,调动全院各团人马配戏,发扬“一棵菜”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北京京剧院从2011年起。连续举办四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为造就一大批本世纪优秀京剧挑班人才,作出了功在千秋地贡献,这在全国京剧界专业院团也树起了一面开放进取戏曲改革的旗帜,值得大书特书给予点赞。
34位青年京剧演员,在本届擂台赛争芳斗艳地出色表现,让广大观众深感欣慰,因为使我们看到了,京剧艺术能代代相传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