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管波饰苏三(资料图)。
要说最为国人熟知的京剧,《玉堂春》起码能名列前五。像《贵妃醉酒》《空城计》这样的经典剧目,多数人只是知道个名字而已;但是提起《玉堂春》,老老少少都能哼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
这出戏之所以长演不衰,当然是因为它极美。首先单从京剧艺术的角度来说,《玉堂春》堪称一出凝聚了几代艺术家智慧的精粹好戏,在它优美的旋律与辞句之间,几乎渗透着一整部京剧发展史。它源自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三百年前就已搬上戏曲舞台,清末改编为京剧折子戏《三堂会审》,前头垫演《苏三起解》,深受观众欢迎。民国之初,京剧大师王瑶卿充实了《起解》一折,加入大段精美唱腔,使之既可以单独演出,又可以与《会审》合为整出大戏《玉堂春》。之后数十年,众位旦角名家又各有发展,把同一出戏唱出了不同风格,除“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均以《玉堂春》为看家戏外,黄派《玉堂春》、张派《玉堂春》等也都有各自的鲜明特色。
从具体功法上来说,《玉堂春》的精华在于唱工,属于最具代表性的旦角唱工戏之一,几乎包含了旦角声腔中所有的板式:散板、慢板、原板、二六、快板……编排精巧,韵律动人,历经大师打磨,已臻无懈可击之境。例如那段脍炙人口的“苏三离了洪洞县”,板式上属于西皮流水,本来就具有轻快悠扬、朗朗上口的特点,戏中安排在起解上路后的第一段唱,与苏三乍脱黑狱、前途出现一线光明的心境结合,悲中有喜,喜中有忧,深得戏剧真味,难怪传唱极广,民国即有“一句‘苏三’惊四座”之评。其它唱段中的经典之处也数不胜数,尤其在精彩的演唱之余,又有生动的做工配合,使这出多数时间都在跪着干唱的戏丝毫不显单调冗长。
作为一出戏剧,《玉堂春》能够拥有跨时代的魅力,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苏三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吧。她是老戏中难得的一个生动、丰满的女性形象,既有风尘女子的娇媚,又保持着一份出淤泥而不染的纯真;既有些许世故,又不失对爱情、对正义的坚守;热烈又婉约,委屈又不屈,至真又至善,可敬又可亲。人物的外在形象也是极美的:虽是身陷牢狱的落魄境地,但按照京剧程式,例必有银钉头面、月色包头绸、大红罪衣、雪白罪裙的精美装扮,连枷锁也色彩斑斓绚丽无匹。这本是京剧里女囚的标配,但是因为这出戏实在太有代表性太著名,如今已经变成苏三的标配了,京剧艺术风格之唯美、抽象,都在这个造型上有所体现。
本次大连京剧院特邀著名花旦演员管波演出的《玉堂春》,是荀派独有的版本。其它流派都只唱《起解》《会审》两折,但是荀慧生在此基础上增益头尾,编成一出全本大戏,从玉堂春与王金龙的初相遇,一直讲到沉冤得雪之后的团圆,且别出心裁地按照花衫的路子演绎,特色十分鲜明。管波扮相俏丽,有一种特别的娇憨气质,嗓音又甜美水润,韵味浓郁,在当今荀派演员中应属佼佼者,如今一人到底演出这经典的全本大戏,精彩可想而知。周末宏济,不见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