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个戏, 第一次有吐槽无力的感觉,什么都不想写……但一起看戏的朋友问我要观后感,那就还是写点什么吧。
为什么喜欢一个戏或者不喜欢一个戏,估计不同观众的看法也不同。我算是周围看戏的朋友里面,比较能接受新编戏的人了。即使对某戏实在不爱,如果它有能吸引我的几个片断,我还是会接受的。
梨园少将,虽然有些地方也还是好看的,但几乎从头到尾没有能抓住我的........没有亮点,没有看的酣畅淋漓的地方。最近几年看的新编戏里,最不能接受的一部吧。
也知道演员们为排这个戏很辛苦,可惜结果并不如意。不过,创作一个新剧肯定很难。即使很市场化的电影,即使是好莱坞的电影,再怎么辛苦创作、演出,差片也总是会出现.....
qq群里,朋友们有聊的比较深入的,我做不到那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自己看着都乱,但也不想修改了。
上京围脖转载的茅立群的摄影照片
李军的潘月樵。京剧唱的部分,且不说唱词唱腔设计,他的嗓子,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不好。‘十年后’他嗓子才好起来,可戏那时都快结束了..... 他说话而不唱的时候,有的地方是普通的话剧感觉,气质也潇洒的,可有的地方(比如知道自己要实施的政策做不到的时候),那份咆哮、悲痛,怎么让我想起马景涛的电视剧.... 那些念白能改唱吗?其实我也不是希望演员不停的唱,但是,那些咆哮、某些演说词之类的念白真是各种不适应啊。而前面他和杨东虎对唱的地方,很长一段,是因为嗓子不好还是因为唱腔设计?偏偏我也没感觉。
关于戏中潘月樵这个人物设计,很别扭。不知道编剧或者导演想怎样演绎这个人物。或许,只是我个人的不适应?
1,他所愤怒的、台词唱词里说表述的(包括杨东虎的,具体我记不清了)一些社会恶状,当今社会有类似的。有朋友开玩笑说此剧在借此讽刺。不管是不是,它没处理好。这戏又不是智取威虎山,《智取》里过去年代的痕迹是像标本(这个词未必合适。。。)一样存在的。这戏是新戏,当年很多人是为了美好的理想而投身革命,如何在戏中让他们当年的选择不显得过于.... 我也说不清了,但类似的内容,去年《建国大业》处理的没让我不适应。
2,觉得潘月樵太理想主义,实现不了时又乱愤怒,没个担当。即使编剧就是希望我们看到这样的潘月樵,若能把这个过程演的有戏曲美感该有多好。 那份咆哮啊.....
3,十年后两人见面,我记不清是如何让潘月樵转变的(?),总之潘要去办学了。最终让一群小朋友上场念(没看见小蜜蜂,是提前录制好的吧)了一大段诗(?)or 儿歌,表述潘的办学理念or对理想社会的一种期待(汗,我看词不够认真)。小朋友们的出现,真耗费人力财力啊,有没有又戏曲又简洁的方式呢?(更新:听说周日晚上就去掉孩子们的出场了。)
无论如何,潘月樵要去办学的这个转变,没在表演和唱上抓住我,所以情节对我有点突兀。也曾在别的戏里看到过略有突兀的剧情转变,但演员精湛的表演或者后续情节的紧凑能让我或略那个转变。但是潘月樵的转变,已经到戏尾了,让我觉得戏的收尾不吸引人....
4,开场潘月樵因为师兄的死,不愿为黑帮老大演喜庆的戏,然后被逼的又演了。嗯,我倒是接受的,虽然还是期待更好。
5,我非常不接受这个戏,大概主要因为觉得它有些不好的地方,是好些年之前新编戏的种种不好,而且有些地方粗糙。就是正得意上京现在新编戏比别的剧团好,突然被这个戏打击了,觉得上京新作在各种倒退........梨园少将是根据若干年前的潘月樵改变的,也许因此有以前的那种印记?
还有个原因就是全剧没有能让我记住的亮点,唱、念、做、打、剧情故事。好的地方肯定有,但不够好的让我接受这个新戏。
熊明霞的静娘。除了攻打江南制造局的乱军之中她一个弱女子能准确找到潘月樵,其它部分我接受。但是整体设计的不够出彩。她黑夜赶去救人,一路奔波,身段动作虽也好看,但设计的也没那么出彩,就是我觉得别的戏里也能看到类似的,不会因为这段而记住这个戏。红色的披肩,很宽,远看过去,舞动时不那么美。
攻打江南制造局翻跟头时,用了一个跳板。但是为啥我觉得没有智取威虎山那组用跳板的跟头好看呢?部分原因会是因为落点是台子上,空中距离短了所以不好做动作吗?最后攻占成功,那一群人聚在一起,那个‘聚’的过程,就不那么好看,‘聚’着时也没好看。
戏班中的各位换上唱哭祖庙的箭衣甩发,和台上潘月樵的打扮一样,想掩护他逃走。那组动作、群pose的设计,有种制作的不精心的感觉.....不管是成败萧何还是圣母院还是映山红,都没觉得有这样粗燥的部分。部分也许和表演有关?不是每位在台上都把动作做的好看的。
明明是一群男演员化妆了要掩护潘月樵逃走,最后戏台上为什么出现的是穿那件斗篷(衣服好看的)的静娘啊?她跑进戏院要救人时,没这件斗篷呢。含义是她也是箭衣甩发打扮(但只是用那件新设计的斗篷意思一下)吗?反正这里我没看明白
第一次看郭毅演坏人,马巡长挺像的。任广平的角色,青帮老大,非常话剧,但演的不错。不过,映山红里范永亮的叛徒,能让我感受到戏曲,为什么这位青帮老大我感受不到?齐宝玉的角色,落魄后(染上鸦片?)有大段表演(有念白的),挺好的,可我还是希望能怎样再戏曲一点....虞伟的夏老板演的不错的。桂妈妈,嗯,龙潭鲍骆的痕迹很重呀。蓝天的陈英士,刚出场时,青帮的小头目,那份青帮小混混(或者混混的那种潇洒)的感觉,不怎么像,有点点别扭。后来护送某人去静娘那里,要带着点正气了,演的就顺些了。最后穿上军装比较正派,气势、舞台感觉就不错了:)好像他一句唱都没有吧....
记得‘云飘海洲’的那句话:‘杨子荣的前世今身’。谢谢卢雯姐姐的照片。
一组演员扮出来的那个年代的人像群,要有灯光就好了:)不然也看不清是不是有外国人、中国人,看不清小贩在卖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