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马连良饰程婴。
京剧《赵氏孤儿》来自传统老戏《八义图》,是根据《史记》故事改编的。为什么叫《八义图》呢?因为在戏中,为救下忠良骨血,先后八位义士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八义士的具体所指,一直以来有所争议,小灰觉得,民国评论家朱瘦竹的说法更靠谱些。
第一位义士叫做钜麋,是个刺客。奸臣屠岸贾要谋害忠臣赵盾,命钜麋行刺,钜麋认清赵盾是个忠良,不忍下手。作为一个刺客,完不成任务愧对职责,遂一头碰死树下,以自己一命换了赵盾一命。
第二位提弥明,是个值殿武士。屠岸贾设下神獒之计,训练一头恶犬当殿扑咬赵盾,提弥明一记金瓜将恶犬击杀,救下赵盾,自己被屠岸贾砍死。
第三位灵徹,是个樵夫。当年在首阳山上拾桑奉亲,贫病交加几乎饿死,赵盾赠以饮食,救得他们母子性命。就为这一饭之恩,在赵盾被屠岸贾追杀之际,灵徹背负赵盾逃出京城,将他藏在自己家中养老送终。
第四位周坚,是个酒徒,因拖欠酒资被酒家追打,赵盾的儿子、驸马赵朔替他清偿债务,收留在家。日后屠岸贾前来诛杀赵朔满门,周坚凭仗自己面貌与赵朔相似,舍身替下赵朔,自己被屠岸贾杀死。
第五位韩厥,是个大将,奉屠岸贾之命把守宫门。赵家被屠戮满门三百余口,赵朔夫人庄姬公主在宫中产子得以幸免,托程婴将婴儿藏在药箱里带出。韩厥查获了婴儿,但被程婴大义所感,将他释放,自己自刎明志。
第六位金哥,是程婴尚在襁褓中的独生儿子。屠岸贾为斩草除根,号令屠杀满城婴儿,程婴藏起赵氏孤儿,将金哥代替孤儿献给了屠岸贾。金哥被屠岸贾当着程婴的面摔死。
第七位公孙杵臼,是程婴好友。为取得屠岸贾的信任,程婴不能亲自献出金哥,遂与公孙杵臼定计,将金哥藏在公孙杵臼处,由程婴假报公孙杵臼藏匿赵氏孤儿。屠岸贾搜出金哥后,斩杀公孙杵臼。
第八位,就是主角程婴。在老版本中,程婴不仅牺牲亲生儿子救下赵氏孤儿,更在孤儿报仇之后,慨然自刎,以自己一命,酬答当年与公孙杵臼之约。
随着时代发展,《八义图》版本不断更迭,到了《赵氏孤儿》,前四位义士已经不再出现在舞台上,而另外增添了庄姬的侍女卜凤。卜凤一路保护庄姬产子,惨遭屠岸贾拷打也坚决不供出孤儿下落,最后被屠岸贾一剑杀死。
这一班人前仆后继,均为一个小小婴儿献出生命,如此惨烈的故事,不少观众不大理解,尤其程婴牺牲亲生儿子的举动更加惹人非议。但是中国素有“舍生取义”的古训,为追求道德上的圆满,一切都可以舍弃,一具肉身又何足惜?就算放到现代社会,“牺牲”这回事,也根本没有什么逻辑和道理好讲。像大学生张华舍身救老农,像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整队将士为救一个普通士兵而死,这里面不是个人价值孰轻孰重的问题,重要的就是在那一时那一刻,一个人对别人生命的关爱超过自己,他们没有闲心像周围看客那样指指点点地考量面前这件事、这个人、这条命,到底值得怎样的付出。
这就是英雄,这就是义士,这就是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