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福建京剧院有这么棒的演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里,几位年轻观众边步出剧场边议论着,这显然是近年很少看福京院演出的观众。而更多的首都戏迷则是有“备”而来,追着看孙劲梅等一批青年名角的。在8月中旬十分闷热的天气里,演出的气氛更热,从一阵阵掌声和叫好声中,可以得知福建京剧院的演出是成功、完美的,见多了京津沪大院团演出且爱挑剔的北京观众是满意地翘起大姆指的。
福建京剧院“国粹流芳”展演自2016年8月12日至14日连演三场,其中副院长、梅花奖得主孙劲梅先后上演了《二进宫》、《锁麟囊》,吸引了大批戏迷。听过梅派、张派《二进宫》的人,一定要听一听程派的李艳妃。院里的安排也让人十分过瘾,头一场派了四折戏,时增帅的《盗甲》开锣,先声夺人,他身轻如燕,落地无声,“铁门坎”走得干净利落,让人都来不及鼓掌。上桌凳、翻墙、拿顶、后空翻如迅雷一般,盗甲时的“倒挂金钟”,高空中如体操运动员的翻单杠有惊无险。成功后连走15个旋子,轻、高、飘,一系列高难技巧使人目不暇接。这折25分钟左右的戏被叫了十几次好,可称开场红。张召君的《李逵探母》一开口就得了两个好,她将李母对李达的怒,对自己命运的悲、寒,对李逵的万分思念与心底呼唤融于唱腔与表演之中。一句“铁牛孩儿回家转”,唱得人心灵震撼,而母子相会忆起往事的“打花巴掌”一段又让人湿了眼眶。听唱腔既苍劲又高亢,看表演真情流露感人肺腑,即使不是头一回听这出,也是会激起情感涟漪的。接着刘泳渤登场《改容战父》片断,这是久未演出的冷戏。她扮相漂亮,个头高挑,嗓音甜美,京白脆亮,翎子功、椅子功很地道,凤凰展翅美不胜收,遇到何玉郎时很会用眼神做戏,叼翎、掏翎、涮翎,均表现出她对何的好感。“闻言怒气冲牛斗”一段娃娃调唱得荡气回肠,把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敢爱敢恨的女大王奉献到观众面前。从开始对韩荣和父亲强求下嫁的愤怒,到对何玉郎的一见钟情,再至问明真相欲助其救未婚妻,刘泳渤的表情包很丰富,很吸人眼球,有好武功又有好嗓子,真让人喜欢。剧场气氛不断升温,水银柱快炸了,孙劲梅上台,又让热度高窜。《二进宫》以唱悦人,这正对了劲梅的路子,被誉为“亮嗓程派”的她,张口便使戏迷侧耳静听,唱得舒缓抒情,抑阳顿挫,一波三折,把一位被囚禁宫中,反思自己让位失策正于悔恨之间,忽见忠臣来临的李艳妃之心态,掏给了听者。从“天地泰日月光秋高气爽”起,到“想起了朝中事无有主张”,观众席上好声不断,尤其是拖腔的韵味浓郁,程派特色突出,戏迷听得过瘾。用程派唱腔表现这位女王再合适不过了。唱到三人跪台保幼主登龙位时,“子子孙孙爵禄高”一句,孙劲梅的亮嗓发挥的很到位,自然引来满堂的掌声。老生张萌、净角王净戎也配合的很好,三位演员在50分钟时间里使戏迷如痴如醉。
好戏还在后头,第三天是孙劲梅的《锁麟囊》,这是出戏保人的作品,众多名家与青年演员不断上演,其实劲梅不用戏“保”人,从上座就看出,戏迷是冲着她来的,剧场满坑满谷,一票难求,大门口黄牛抬价卖票,一片热闹景象。这出戏的重头在春秋亭、朱楼、三让椅等处,但孙劲梅一出场,碰头好就响得很,一张口就有好,后边的戏几乎是一句一个好地进行着。其实绝大多数戏迷都看过这出戏不止一遍,之所以还来剧场,就是要看看这位远在福建的程派演员,要捧角来的。孙劲梅不负重望,不仅唱得淋漓尽致,而且演活了薛湘灵,把一位娇骄二气浓郁,对嫁妆百般挑剔,却又有一颗善心,慷慨助人的小姐塑造得活灵活现,着人喜爱。不仅几个重头唱段引发如雷的掌声,而且与胡婆相见,又泪别的情感;朱楼的水袖、身段;见到赵夫人并被让座、换衣时的复杂心态;突见亲人来到面前的喜悦;姐妹结拜时的潇洒,均显示出演员把角色融于自己心中,附了体,变了身,把一出有70多年历史、百唱不衰的剧目又以一个孙劲梅标签的面貌奉献给观众。那天,院里特请名家燕守平操琴,又邀北京京剧院孙震饰碧玉,更为戏添彩。王睿的赵守贞,刘泳渤的梅香,张恒的胡婆等演员也圈可点,绿叶衬红花,满台花似锦。“悔我当初赠木桃”唱罢,谢幕多次,观众就是不让劲梅下来,“再来一段”呼声不绝于耳,她再加唱一段《春闺梦》,依然是一片掌声不断。
说到这儿,还要提一提第二天的三出折子戏,《战金山》近年舞台少见,郑钰的鼓套子稳健又有英气,唱念做打舞演绎了巾帼英雄梁红玉。李海宁的《棒打薄情郎》唱念做都符合人物情感,荀派特点出来了,金玉奴的形象立了起来。更精采的是李哲、时增帅、黄嵩的《三盗令》,幽默的念白,喜剧的风格,炽热的武打,擦着脑瓜皮的削头,都牢牢地吸引戏迷,特别是燕青、蔡庆、杨林三位好汉的性格展示的好,智慧型的、毛燥型的、傻楞型的,差异明显,但都让人喜爱。福京院的武戏在全国是有口皆碑的。这出戏没有扎实的功底,一般院团是演不了的。当天的火爆气氛是近年少见的,一位经常看京津沪大院团的老戏迷说:没有差别,一样的精彩,好看!相信这是绝大多数北京观众的看法。
还要说这三场戏派得好,程、荀、梅、余、杨、裘等流派均有,文武兼顾,武戏出彩,时间上均在150分钟左右,很实在,业内良心。对照有的大院团,一出戏只100分钟,就把观众打发了。一家地方院团的名角,只演了85分钟,且不派“帽儿戏”,福京是真心为戏迷着想。其实,不必强求一台晚会必须压缩于两小时,派出开锣戏还锻炼演员呢!
福建京剧院接着带《目连救母》《卖水》《红灯记》《锁麟囊》《三盗令》等赴津演出三场,也享誉而归。望再来京时能把《改容战父》演全了,戏迷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