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人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去麒麟剧社看演出,并不是说他们不演了,是我准备不看演出了,所以压轴这场演出还是选择了这个地方,而这里到底怎么样,我会用别的文章来介绍剧场以及几个主演,在此就不必说了。
不能不说麒麟剧社在进步中成长,比如昨天的城楼就还算可以,起码不用两位检场师傅在上面举着,这就省去了不少事情,而别的道具,如打人的棍子,家里面的桌椅也逐渐合理化,希望他们更上一层楼,加油吧。
第一个剧目是《战马超》,搞笑的是主演名字叫做马鹏超,貌似是马超的后人,哈哈,难道就不许是马三立的后人了吗,玩笑一句,继续说戏,这个马鹏超的身上的确有东西,无论是开始的扎靠和张飞对打,还是后面换了行头,都打得异常火爆精彩,就是身上的行头不算给力,有一杆护背旗总捣乱,还有别的,此外他的嗓子也不算给力,唱起来有点沙哑,不过他能用精彩的表演把这些盖住,也算不容易,看下周他还要贴演《艳阳楼》,在大观园戏楼则要演出《水帘洞》,看起来也算是个多面武生了,就是可惜我去不了啦,预祝他演出成功吧,扮演张飞的是个戏校的孩子,身上也不错,总之两位一白一黑,打得非常漂亮舒坦,于是我也破天荒喊了几个好,此外还上了陶阳的刘备,与众不同的是他唱的两段全是岩前辙,我记得都是唱摇条辙的,当然他还是有些人物的,没有在城楼上傻站着。
下一个是太君辞朝,但是为了吸引眼球,把前面一出多年未见舞台的《黄花国造反》也加了进来,其实这出戏在小说《杨家府演义》后面的附录里面有记载,而李洪春的《京剧长谈》也有描述,卖点在于佘太君扎靠,其实自从《佘赛花》以后这位老太太扎靠的演出并不多,连《杨门女将》都不是如此,而其升帐唱唢呐二黄,则就类似于了《雁门关》一样,后面《太君辞朝》就是一般西皮二黄了。
原来说是八股档来前面太君,后来则改为了贾怀胤一人到底,唢呐腔唱得倒是神完气足,气力充沛,后面几下比划也算成功,到了辞朝时候的快三眼,原板乃至后面对诸位大臣乃至皇帝的西皮唱得都是很有气力的,欠缺了一点佘太君的风度,毕竟是一位百岁老人,阅历丰厚,资格很老,要是能再显得苍劲一些更好,而于欣泽的宋王明显唱得不如贾怀胤,另外有两段唱都省略了一些唱词,表情也略带一般,四位大臣少了一个小花脸,多了一个文彦博,不知道是不是勾脸太费时间的原因,八股档去个白胡子老包,虽然就那么几句,也可以听出其花脸水平实在一般,所以建议麒麟剧社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好大花脸才是,此外还出现了穆桂英和杨排风,俩位虽然也应该七老八十了,却仍旧青衣扮演(这就是戏,萧太后从来都是如此),而昨天最辛苦的就是那个车夫,推了三辆车上来,要是放现在,肯定是个不错的出租司机,哈哈。还有一个笑话就是宋仁宗让太监给佘太君座位的时候,这位太监居然拿椅子磕到了皇上的龙书案,简直是要谋朝篡位啊,估计是紧张的吧。另外佘太君在太君辞朝前半段也没有演出,也就是她其实还有一段二黄慢板“宋王爷坐江山风调雨顺,征服了黄花国四海扬名”,也许是考虑到了演员的体力吧。
散戏的时候八点半多一点,由于下雨,很多朋友被滞留了,希望他们和那些演员都能安稳到家,千万别“路过赵大的窑门以外”。免得“借宿一宵惹祸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