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培(1847—1917),为京剧老生“谭派”的创始人。张次溪在《谭鑫培传略》中说:“长庚殁,鑫培继起,创新声名著天下。学者咸谓其腔调幽雅,集诸家之大成,自成一派,模仿者大有人焉,共称之曰:谭派。”一百余年以来,谭派艺术传之不衰,至今犹光芒四射。谭家更是代有传人,声名长驻。谭鑫培之子谭小培,其孙谭富英;谭富英之后又有谭元寿、谭孝曾诸辈,薪火相传,为世人瞩目。
在《红毹纪梦诗注》中,张伯驹歌咏谭鑫培的诗,就有多首,从中可看出他对这位菊坛先贤及“谭派”艺术的推崇。
“回思观剧在童时,谭字高标纸上题,朱粲但看花脸好,不知谁是叫天儿。”诗后注云:“余十一岁时,入京省视先叔婶,偶过文明茶园,见门口黄纸大书‘谭’字,时昼场已将终,乃买票入园,正值谭鑫培演《南阳关》,朱粲方上场,余甚欣赏其脸谱扮相,而竟不知谁是谭鑫培也。”在当时的北京,谭之粉丝甚多,有诗句云:“满城争说叫天儿。”
张伯驹首观谭派戏,在1909年,谭鑫培62岁。谭鑫培之父谭志道,为汉剧老生演员,艺名“叫天”,故他艺名“小叫天”。
“雅韵国风昔尚闻,谭孙刘并鼎三分,歌声更出行辕外,谥法人嘲杨制军。”第一、二句是说清末时,天津有票房名“雅韵国风”,内分三派:谭(鑫培)派为盐商王君直,孙(菊仙)派为盐商陈子臣,刘(鸿声)派为窦雁峰。第三、四句说的是票友杨士骝,在袁世凯任军机大臣后,他继任直隶总督,公余在衙中票戏,声传墙外。
“供奉内廷最有名,时时涕泪感恩承,慈宫亲点《天雷报》,演与今皇默默听。”据宋学琦所编《谭鑫培艺术年表》,其被召入宫为供奉是1888年,年四十一,“慈禧对之,亦极优宠”。西太后对于光绪帝重用康有为及六君子推行新政,十分不满,认为这是忘恩负义。张的诗后注云:“每遇宫廷庆宴,西太后则点谭鑫培演《天雷报》一剧,以刺光绪帝。”
“胜朝忍复梦升平,每念慈恩涕泪零,唯有传人余范秀,亲承说戏失街亭。”第一、二句自然是说谭鑫培受到慈禧之激赏,心存感激。第三、四句,则要稍加说明,谭鑫培有字为英秀,余三胜之孙余叔岩拜谭为师后,以“范秀”名其轩,又称“余范秀”。谭为弟子“说《失街亭》饰王平一剧……《失街亭》饰王平一角,后叔岩传于余”(诗后注)。
谭鑫培辞世于1917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廿日)。秦绿枝《戏迷说戏·满城争说叫天儿》称:“发病前一个月,他在安东市场吉祥戏园,唱了《南天门》《洪羊洞》两出戏,好像在与观众作最后的告别。”这都说得含糊了,张伯驹诗云:“慈恩盛日忍相忘?凝碧池头梦一场,此曲竟非天上有,苗瑶亦复效周郎。”诗后注则说得更为明白:“项城(袁世凯)逝世后,时谭鑫培已年过七十,居家不再出演。广西督军陆荣廷来京,政府事招待,强谭氏出演,谭不得已,演《洪羊洞》一出。陆本瑶族不知戏,谭演时,陆稍坐即去后面打麻将牌。但谭演后归家即病,旋逝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