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红叶映龙华 ,英姿夺人赞“慧麟”——赞菊坛新秀田慧与陈麟
自从上海京剧院搬迁到天钥桥路新址后,笔者两度赴龙华附属小剧场“周信芳戏剧空间”观赏传统京剧,今秋以来个人感觉还是件新鲜事,因为看的是菊坛新秀“第六届青研班”汇报演出,此前曾经看过他们的戏,觉得俱属人才很有发展希望。一直惦记着如今艺术上长进、成熟的状况。田慧与陈麟,就是该院两位青年演员,经过十载以上时间的打磨实践历练,舞台上犹具大青衣和大武生范。
说起田慧,并不陌生,记得吾应《上图视听区音乐戏曲沙龙》之邀,在策划主持不定期举办小型京剧经典代表作欣赏会期间,于2006年国庆节前,迎来市戏校刚毕业的一对姐妹花作嘉宾清唱,即梅派旦角田慧与杨派女老生杨淼,后面一次又请到了余派须生蓝天与裘派铜锤董洪松。田慧的《霸王别姬》、田杨对唱《武家坡》以及二人的谦和清纯、朴实丽质给到场读者听众留以良好印象。
以往看田慧演出后,总感觉似乎在表演火候把握与层次疏密拿捏上尚存一步之遥,不过,经验告诉吾不用担心。想起梅兰芳先生对青年演员的谆谆叮咛。大师言道:
“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这是每个演员努力追求的目的。另外的两种情况是过火与不足。我认为与其过火,毋宁不足。因为不足可以逐渐提高达到完善的境地,而过火往往会导致艺术走向形式主义的歧路,这就要费很大的气力才能把它纠正过来。怎样纠正呢,不但本人要努力克服,同时还要师友们的随时指点。特别是青年人,容易犯过火的毛病,这是值得注意的。我提出几点要求:发音,要求发展共鸣,减少喉音负担,达到音腔相聚的境地。唱的方面不但要字正腔圆,还要达到魏良辅所说的字清、腔纯、板正的境界。”
可喜在,此番的《穆桂英挂帅》总体效果达到了自如不温不火、节奏沉稳准确,不图表面上的重墨浓彩,而求梅派艺术精髓内核的深挖诠释。田慧真属有幸,一为归功于恩师梅葆玖先生多年手把手悉心调教,二在葆玖老师突然发病仙逝后,又有一位梅兰芳大师爱徒、马连良先生之女马小曼老师挺身而出担任艺术指导,不辞来往于京沪之间,亲自为田慧授艺排戏,并且现身演出后台督导把场。谢幕时马老师又婉拒与主要演职员一同出来,可见大师名门之后保持低调、德艺双馨的一脉相承,实在感人至深。三有趣的是,田慧与乃师葆玖形神还有几分相像,当师父不在人世之后的如今,看到田慧的健康成长,令人自然会忆及老梅大师和玖爷,不禁内心悲喜交集、感慨万分。
陈麟的《马超》囊括了《战冀州·赚历城·战马超》三出折子戏,以前看过他的《蜈蚣岭》,那是短打,而《马超》前大半部却是长靠硬功戏,后面接短打,这就充分给人以掂量陈麟武功技艺全面融会贯通之高度难度。小伙子具有个头扮相嗓子均有的理想条件,从业后又有汤俊良、张善麟、梁斌、奚中路、张幼麟等南北武生流派各大家的相继传授,四处求教并蓄兼收,身上易见杨派盖派和海派南方武生诸多长处元素影响。这番《马超》基本出于津门张世麟幼麟父子一路,带勇猛利落“稳准狠”之绝活,幼麟老师还热情有加撰文推荐:
陈麟出色完成的《马超》,给人以上京院优秀武生人才辈出、不会断层的强烈印象与欣喜信心,笔者期盼着他保护好嗓子,并且从长计议学会老生“云遮月”唱法,继续拿下《连环套》《长坂坡》《铁公鸡》《艳阳楼》等大武生高水准代表剧目。
2016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