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折的《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去年都看过,但三折一起外带《铡包勉》,今儿是头一遭。
两个半小时的大戏,叫好叫座。自从上回经人点拨,发觉在京韵大舞台二楼看戏也很美。倒不是因为二楼人不多可以四仰八叉地想坐那儿坐那儿,而是观感迥异、滋味新鲜。架着专业设备录像的;为了寻找拍照角度蹿过道、扒台口的;碰到经典唱段把手机放舞台边上录音的……我这是来看戏的吗?倒像是剧场巡视……正是坐二楼的缘故,才有了今天的意外之喜。武汉京剧院当家老旦也来看戏了,坐二楼后排。烈焰红唇小红帽,很是靓丽摩登。不曾想舞台上年华垂暮、龙钟潦倒的老妪,舞台下竟是如此的青春靓丽!不过遇见归遇见,碰到归碰到,“离剧场近一些、离演员远一些”原则不变。喜欢她(他)的戏,多买票进剧场就好,至于演员私生活、八卦这些七七八八的,依旧是远离、屏蔽!
“奔着仨小时去的!”当《包龙图》的戏码一贴出,就有人给打预防针。今儿观之,虽不足仨小时,但也确实长了点儿。个人感觉时长超过俩小时的戏,还是应该给个十分钟到一刻钟的中场休息时间。要不也不至于《遇皇后》一结束,呼啦啦离场一大片,不知道的还以为散场了呢。
一出花脸、老旦戏份并重的唱功戏,几位主要演员的戏都很好,叫好多多!掌声多多!气氛很嗨!
个人而言,还是喜欢青衣、花旦戏和老生戏多一些。比如《锁麟囊》、《碧玉簪》、《勘玉钏》、《四郎探母》……
《铡包勉》貌似演出不多,配戏演员略有瑕疵。好在江城观众爱角儿、护角儿……《遇皇后》中“摸包”,“地方”下场穿袍带帽假扮“包拯”然后再登场,台上冷清如定格。看了康万生、蓝文云的版本,也不这样演啊?
且看且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