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天蟾看金喜全新编戏《兰陵王》,前几年曾看到过有关《兰陵王》的报道,说是金喜全自编自导自演《兰陵王》,觉得很好,好像只有一折,但也很感兴趣。近期看到《兰陵王》演出,前去看看这戏。这场上座率有九成上,青年观众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场《兰陵王》,金喜全演兰陵王高长恭,熊明霞演兰陵王妃郑玉儿,郭毅演和士开,全剧共六场,时长大约2小时20分钟。
《兰陵王》是个不错材题,能编成京剧很好,也适合小生来演。看后觉得,在总体剧情上,这出《兰陵王》太着力于朝廷斗争,奸臣戏份过多,过于突出兰陵王受迫害,并没有把兰陵王的精彩人生表现出来。有必要就一些地方的议论一下。
在该戏的具体细节上,服饰往京剧上回归了一些,但觉得还是落入许多新编戏的套路,有许多的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开场时就熄灯,其后也多次熄灯,场次转换之间也熄灯,太多了,看不出这是演京剧。
第二,舞台虽然还算简洁,但好像把老式家具搬上了舞台,两边有时还放上像金属一样的树状物,有些三星堆出土的样式。
第三,许多地方用背景音乐,锣鼓经没有了,人物感就表现不出来。
更主要的是,这出戏中一些地方没交代清楚,如在第一场,兰陵王出场比较突然,这处理有些像《状元媒》杨六郎的出场,但杨六郎只是次要人物,而兰陵王是主要角色,出场应该给予更多的时空,才符合京剧的观感。
如第四场备战,兰陵王为什么到家里,也没交代,不论是通过演员的唱还,是对白,有必要交代一下。在这场中,兰陵王在家时,可以设计一段唱,叙述一下自己的身世,如在何时被封为兰陵王,这样也就点出了《兰陵王》这出戏的戏名,以及如何受排挤回到家中。
京剧唱段是一出戏的关键,而这出《兰陵王》唱腔比较单一,除了在第四场中,旦角先出来唱段四平调,其后是小生和旦角来一段四平调对唱,其他地方是西皮一路到底。
在全剧中,有五个地方出现对唱,对唱多了点,而每处往往每人唱二三句就没了,除了有一处是小生和旦角四平调对唱外,其余多是花脸小生对唱。但是该有对唱的地方却没有,比如在第三场劳军中,高纬派兰陵王去监斩斛律光时,这里戏处理的简单了一些,可以设计一段小生和花脸的对唱。
在第五场大捷中,有一段兰陵王一人去探路的情节,像兰陵王这么大官,连个马童或是随从都没有,只有一人去探路,设计的有些不合理,这里应该有戏可编。
在第六场悲诀中,先是兰陵王一段独白,有些像朗诵,接着一大段唱,由于在整出戏中,兰陵王没有一个像样的唱段,所以觉得这大段唱更像是完成任务。
老戏看演员,新戏看剧情,只有剧情合理细节完善的基础上,才能让演员有更多的发挥,戏才能走的更远,在这里演员表演上就先不多说了,金喜全演的很卖力但唱上还需更有深度,熊明霞似乎弱了点需要在提高,郭毅太像陈少云先生了,希望看到他自己。
总之,《兰陵王》能演出是好事,但整出戏要再完善。兰陵王一生虽短但也很精彩,其中,邙山之战有武打,《入阵曲》上有表演,定阳之战有满腹苦衷,被赐毒酒时,面对王妃,可以编生旦对戏,有着丰富的素材,是有戏可编的。
京剧人有发挥的愿望,戏迷应包容,但对戏中存在的问题,也应有评议,这样京剧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