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到了,说说跟鸡有关的戏。
鸡,作为最常见的家禽,既为人类提供肉食,又有打鸣下蛋之功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好朋友。许多京剧唱词都涉及到鸡,大多与报时有关,亦有关于鸡的日常:《文昭关》“鸡鸣犬吠五更天”;《行路训子》“自黄昏走得金鸡叫”;《托兆碰碑》“鸡报晓天明亮命赴幽冥”;《困曹府》“恨金鸡不报晓天还未亮”;《洛神》“荒野内乱鸡声把好梦惊散”;《打渔杀家》“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刺王僚》“弑君不如宰鸡牛”;《定军山》“杀人如同宰鸡羊”;《击鼓骂曹》“杀鸡何用宰牛刀”;《武昭关》“落毛凤凰不如鸡”;《断密涧》“好似黄鹰捉败鸡”……
鸡作为重要道具出现的,最著名的大约要数《拾玉镯》。这是京剧《法门寺》中的一折,讲的是小家碧玉孙玉姣独自在家绣花喂鸡,偶遇英俊少年傅朋的故事。作为京剧舞台上最著名的花旦戏之一,《拾玉镯》中一段关键表演,就是孙玉姣喂鸡。京剧是讲究虚拟性和程式性的艺术,舞台上不会出现真鸡,演员全靠精妙做工,演绎放鸡、撵鸡、喂鸡、数鸡等情境,活灵活现地将一位娇俏小姑娘和满台的鸡群表现出来。鸡在这出戏里重要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拾玉镯》另有一个戏名就叫做《买雄鸡》。
无独有偶,另一出关于鸡的重要剧目,叫做《时迁偷鸡》,也是以鸡为重点表现对象,却又并不出现真鸡。这是一出极考功夫的武丑戏,讲的是杨雄、石秀与时迁投奔梁山,夜宿祝家店,时迁偷了店家的鸡烤着吃,戏之关键,就在这个“烤”字上。演员要以火纸代表鸡块,就着烛火点燃,当众吃入口内,还要吞吐三次,各有科诨,分别叫做“凤凰单展翅”“独占鳌头”“后军都督府”,吃火、吐火、燃火、喷烟等花样百出,每次都不相同。如此出神入化的场景,恍如变魔术一般,用的却是真功夫,演员稍有不慎,烫得满嘴燎泡乃是常事。
当年武丑大师叶盛章学这出戏时,亦被烫伤了嘴,师父王长林借机教导说:已经教了你诀窍是“用嘴吸气,用鼻喷气”,你必定是急于要好,导致鼻里喷气不匀,嘴里吸气过猛,以致火纸的火苗突然爆起,烫了你的上下膛。之所以犯了这些毛病,是因为在台上血往上撞,气不下沉,须记着咱们武丑演戏,讲究火爆紧凑、干脆利索,可是心里要像青石板似的沉重和清凉,这种火候,就如同吃“爆炒冰核儿”一样……
不愧是大师啊,一个“吃火”,能讲出整个武丑表演中最关键的道理来。话说这出戏现在已经不见于舞台,估计就是因为“吃火”太难,失传了吧。史载当年这些京剧前辈曾演过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大合作戏,鼠为《访鼠测字》,牛为《小放牛》,虎为《武松打虎》,兔为《白兔记》,龙为《拿飞龙》,蛇为《盗库银》,马为《御果园》,羊为《苏武牧羊》,猴为《白猿盗盒》,鸡为《时迁偷鸡》,狗为《闹朝扑犬》,猪为《盗魂铃》。如今再看这戏单,好几出戏都已经不见于舞台,十二生肖齐聚的盛况,以后是再也无缘得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