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梁红玉,出自《宋史》中韩世忠的列传:“……及金兵至,则世忠军已先屯焦山寺。金将李选降,受之。兀术遣使通问,约日大战,许之。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
其实历史上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共有四位夫人,“梁夫人”只是其中一位,具体的名字、出身、生平,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说是小字红玉,父母都习武,所以自幼武功高强,因父亲亡故所以被卖入娼门,于风尘中识得韩世忠。
关于梁红玉识得韩世忠的经过,宋人罗大经所著的《鹤林玉露》中讲得很有意思。说梁红玉作为妓女,深夜里去寺庙参加祭典,忽见庙柱下卧着一头老虎,鼾声如雷。梁红玉壮起胆子细看,原来那老虎竟是一个熟睡的兵士,将他踹醒了一问,名叫韩世忠。梁红玉回家禀告鸨母,鸨母认定此人必有非凡之处,于是约了韩世忠来家,供以酒食,殷勤接纳,约为夫妇,从此伉俪一生。
这故事特别地具有戏曲味儿,乃是古代民间传奇中惯有的那种套路,就是所谓风尘中识得英雄,不是凭借姿容举止、品德事迹,而是单纯地凭借一点异象,见龙见虎见风云之类,算定了此人必将富贵,遂许终身。
最典型的例子当数京剧《红鬃烈马》,相府千金王宝钏坚持要嫁给叫花子薛平贵,痛骂阻挠这桩婚事的父亲王允嫌贫爱富。那么王宝钏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嫌贫不爱富呢?这就要看《花园赠金》一折里,她是怎样识得薛平贵的了:王宝钏头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红星入室,第二天就看见叫花子薛平贵倒卧在自家门口,身周火光一片,茫茫大雪被这无形的热量所化,竟然都落不到他身上。王宝钏深思道:“两耳垂肩贵相品,龙眉虎目帝王尊。夜梦红星是有准,莫非应在此人的身?”于是主动送银两给薛平贵,教他去彩楼抢绣球,从而与自己结成了姻缘。
封建社会的三观,大体如此。什么不嫌贫不爱富的美好姻缘,那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人作品里才有,在真正的民间传说里极少存在。中国老百姓的潜意识还是以富贵为人生圆满的至高标准,佳人之所以识得英雄,必是看准了英雄能出将入相;垂青才子,必是算定了才子能考中状元。就算在民国时期的新编京剧《凤还巢》里,程雪娥看中穆居易,也并不是因为穆居易的人品,而是“只见他美容颜神清骨俊,又见他衣褴褛家道清贫。倘立志苦用功自能上进,也能够功名就平步青云……”
少有的例外,大约要数唐代传奇之《虬髯客传》吧。在那样遥远的古代,能塑造出红拂女这样真正独具慧眼的女性,实在是超越时代,非同凡响。她是怎样在风尘中识得李靖的?只是在李靖面见杨素侃侃而谈时,红拂女立在旁边,盯着李靖看,随即打听到李靖的名字和住处,就去投奔了。人家也没有看到李靖化为龙虎之形,也没有揣摩李靖将来能不能封侯称帝,所有的心思,只化作干净利落的一句话:“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
这才是真正的奇女子,真正的识英雄,真正的笔力精绝的千古传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