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小宴》是《吕布与貂蝉》中的一折,讲的是王允与貂蝉设计,离间吕布与董卓的故事。《小宴》精妙地设计了戏剧冲突,将吕布讲述虎牢关战况安排在与貂蝉初会的宴席上,那吕布本来就是一好色狂徒,如今在心上人面前夸耀平生最得意战绩,岂能不抖擞全身精神,大段西皮娃娃调唱得意气风发,华彩纷呈,成为京剧小生行最有代表性的经典唱段之一。
吕布与貂蝉这两个人,我一直都很同情。吕布虽然人品卑下,但是对貂蝉,无论从演义中看还是戏曲中看,都是真心诚意,得了貂蝉之后,形影不离,宠爱异常,直至几年后兵败下邳、白门楼被擒之前,还在和貂蝉每日饮酒作乐,也算得是生死不负。京剧《白门楼》讲的是吕布之死,他英雄一世,死到临头才发现心爱的貂蝉一直在陷害自己,有一大段悲愤的控诉,也是小生行代表唱段:“见貂蝉不由我心中冒火,骂一声无耻妇胆大贱婆,实指望你那里真心待我,又谁知你竟是里应外合……”
体味他当时这份心情,真是绝望到了极致,凄惨到了极致。再说貂蝉,从《小宴》到《白门楼》,貂蝉是处心积虑要把吕布陷于死地,一步紧似一步,一计接着一计。当然演义和戏曲中都说这是为了光复汉室河山,但人情有常理,吕布如此盖世英雄,又对貂蝉如此情深似海,真是铁人都要被感动化了,貂蝉是怎样顶住感情上的压力,矢志不渝地坚持离间大业的?若说从未动过心,在吕布身边那些年,又是怎样熬过来的?
越剧《吕布与貂蝉》就解构了传统故事,讲述貂蝉于“小宴”之上,初会吕布,一见倾心。身负离间计的重任,又难以控制自己的爱慕,这矛盾冲突,比传统故事中的一味陷害,更加激烈和跌宕:“他秀眉秀目秀模样,却直心直肠少弯头,宴席间义父所言他全信,全不防江中渔翁下钓钩……”我一向不喜欢新编戏解构传统故事,不过这一版貂蝉的塑造,我觉得是令人信服的。
吕布死了之后,貂蝉又去了哪里呢?四大美人的传说中,其他三人都有下落,唯有貂蝉结局不明。其实随便想想也就知道,封建礼教的高压下,貂蝉这种失身之女,尤其还先后失身于父子二人,怎么可能有好的结局?士大夫们才不会管她的初衷有多么高尚,必然是翻脸不认人,要么任她流落江湖,要么把她踩成红颜祸水、妖女淫妇。《三国演义》中了结了吕布之后,便不再提起这位英雄女谍的下落;戏曲里,说是曹操把她送给关羽了。
那关羽是什么人呢,儒家塑造的道德完人。貂蝉到了他的手里,岂能得了好去。老戏《月下斩貂蝉》是这样唱的:“坐虎椅看几本春秋左传,春秋内尽都是妖女婵娟。我想权臣篡位,即是董卓父子;妖女丧夫,即是貂蝉也!骂一声貂蝉女无义不良,今夜里斩了她万古名扬。”貂蝉悲声唱道:“往日里斩的是英雄汉,今日斩奴为哪般?”关羽哪管那些,揪住貂蝉,一剑斩了,气壮山河地唱道:“俺关某下沛擒吕布,春秋月下斩貂蝉。”
真是太不讲道理了,简直令人掩面。这种戏失传就失传了吧,我一点都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