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来在东方艺术中心,看《在梅边?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这是魏海敏为纪念梅葆玖先生的而办的一个演唱会。
剧场内购得一本《在梅边?九歌》演唱会的说明书,价格20元,打开一看,其中内容不少,有些地方摘录了梅兰芳先生的一段话,更多还是魏海敏自己写的,看过后让人对魏海敏有了更多的认识,觉得很值。不像其他演出的一些说明书,看上去很豪华,打开一看没有内容。
在入口处,还有发放了几页纸,接过一看,是这场《在梅边?九歌》中要演唱的唱词,估计是照顾一些年轻观众,做得就很用心。
今天的上座应有九成五,其中的确有许多年轻的观众。
看魏海敏《在梅边?九歌》是第三次来东艺看戏,除非是特别要看的,一般很少在东艺看戏,这地方不适合看京剧,之前在这里看过二次四场。一次是李胜素的《穆桂英挂帅》。一次是北京京剧院的“29少in上海”三场,其中有,七个人演白素贞《白蛇传》,五人演的《伍子胥》,6小时的《红鬃烈马》。
演唱会开场了,在舞台的后步是伴奏乐队,琴师舒健在最右边,在乐队的左前放着古筝。在每个唱段的开始,屏幕上会播出魏海敏写的一段话,演唱时会打出唱词。
今天这场演唱会上听来,觉得魏海敏的嗓子状态不是太好,如《西施》“想当年苎萝村春风吹遍”中的“不由人”。又如《生死恨》“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中的,“又听得”,“我也曾”,“我虽是”,等等个别地方,都不是太好。
但是魏海敏在演唱时,控制力很强,稳得住台,整体演唱上还是很不错的,相当平稳,没有像有些嗓子不好时,出现了声音劈了,或是黄了的情况。
其实,戏唱到魏海敏这个水平,已很难从中说出问题了,只是从梅先生的唱,去对比一下,听听有哪些不同。
的确有一些。如《天女散花》中,“满眼中清妙境灵光万丈”的“满”,梅先生是往高走,魏海敏这里唱的是往低走。
还有在《生死恨》【二黄】中,有道白“我与程郎”,听梅先生唱片好像是走高的,这里魏海敏的念是走平的。
整个演唱会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魏海敏出场时,身着白色齐地长裙。
先唱《天女散花》中的【西皮二六】“云外的须弥山色空四显”转【流水】。
再唱《西施》中【南梆子】“想当年苎萝村春风吹遍”。
接着是《生死恨》大段【二黄】,“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
第二阶段,魏海敏出场时,换成了红色齐地长裙。
先唱《牡丹亭》中“没乱里春情难遣”一段,是用古筝伴奏。
接着唱了《太真外传》中的一段【二黄】,“无限忧愁无限恨”到“我这里持剪刀心中不忍”。
这阶段最后是《霸王别姬》【西皮二六】“劝君王饮酒听虞歌”,唱完“宽心饮酒宝帐坐”一句,魏海敏入场后,《夜深沉》响起,这应是这台演唱会的亮点,其中有小段时间,只有京胡与古筝的互动,京胡似风疾,古筝似云淡,一曲演奏完,看见舒健对着古筝演奏者竖起了大拇指。因为我坐在靠近古筝的位置,且正对着琴师舒健,所以看得十分真切。
第三阶段,也是三个唱段,但与前面不同,前面两阶段,侧重于清唱,后面这是唱做并重。
《宇宙锋》《金殿》一段,魏海敏出场时,身上斜披着如泼墨山水画一般,也算是学赵艳蓉的装疯把。这段一道白为主,中间当剧中人物赵艳蓉说到“长得上么”?是琴师舒健接道,“长不上了”。有些趣。
接着《洛神》中大段“屏翳收风天清明”,这时配合着手中的绿色浮尘,魏海敏披肩也换成了绿色,这段全套【西皮】板式15分钟以上,听得过瘾。
最后的《穆桂英挂帅》【西皮】“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魏海敏换上了戏服。
这场《在梅边?九歌》演唱会,时长大约1小时55分,总体构思,质量很高。但看后还是有一点遗憾,其中缺少了【四平调】,【反二黄】,如果有这两个板式的唱段,那内容就更丰富了,听起来就更过瘾了。
在这次看魏海敏的演唱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魏海敏在演唱时,有时会把腰稍稍的扭一下,这极像梅葆玖先生清唱时的动作。
从整个《在梅边?九歌》中,可看出魏海敏的用心,这值得京剧界更多的演员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