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3月份“寻梦承泽”之后,杜叔似乎突然消失了。电视经常见,剧场看不着。“肚兜群”里的小伙伴相互交流,才知道杜叔去南京参加新编戏《向农》的排练了。
本文为杜叔某铁杆粉丝特意跑到南京发回的前方报道。
在看这个戏之前,我一直在想,“向农”是什么意思?心向农民?向往农村,看了戏之后才发现自己想多了,“向农”是个人名…
《向农》这个戏改编自话剧《枫树林》,话剧还有一个名字叫《李向南生命的最后90天》(有没有感觉特别高大上)。讲的是枫树村的村支书向农在得知自己是肝癌晚期,生命只剩下90天的之后坚持工作,努力弥补自己的遗憾…
看这个简介,大部分人脑海里瞬间就能出现一个伟光正的英雄形象,但是《向农》这个戏剑走偏锋,具体关于向农做了什么业绩多出自村民之口。杜叔饰演的向农在剧中一直在各种的尝试改正自己犯下的错误,弥补自己对亲人朋友的亏欠。
向农不再是一个榜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观众再看戏的时候就觉得向农这个人物更加真实,也更加的亲切。
一上场,向农就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90天了。这时的他没有选择继续治疗,而是要回家把事情干完,把欠下的“债”还了。这会向农要背妻子回家。说起戏台上背人,大家的脑海里都应该是这样的
而《向农》“确诊回家”这段里关于“背”的表现方式更抽象,或者说是更程式化。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全剧的表演风格开始往一个独特的方向发展,就是既有新编戏声腔板式丰富,行当齐全,主题深刻的特点,也有传统戏那种弱化情节,突出演员程式化表演的特点。
杜叔和高飞(向农妻子的扮演者)俩人搭着手往后退了两步,杜叔一转身,一个云手接垫步,一蹲一起,一个马步的亮相,表现把妻子背起。同时高飞一个缓手,把双手搭在杜叔的肩膀上,表示被背起。俩人一同亮相。
之后唱了一段挺好听的【二黄原板】的对唱,词是新的,腔基本上是老的。听起来还挺顺。
这段之后台湾老兵寻人的时候,老兵唱一段【散板】,也是老腔,演老兵的是顾德林,老先生的唱听起来气力似乎不够,颤颤巍巍的。但是现场感觉很挂味。值得一听。
向农在当村支书的时候曾经对亲戚朋友有不少的亏欠,想在死前弥补一下。但是去原来的好朋友王顺发家里道歉,却被拒绝。向农回来之后在家里有一大段白口。杜叔这段白口特别,一开始听着就跟普通讲故事似的,把全场的注意力都吊起来,之后,越念越急越念越快,到了高潮之处也是一提一砸,好一下就起来了。
接着,也是全剧最值得一提的应该是向农和弟弟向中把酒诉旧怨的那场,因为当年向农坚持要执行国家政策,结果气死了父亲,急聋了母亲,惊流产了弟妹,与一家结下仇怨。这次向农把老娘接回家尽孝,弟弟坚持要把娘接走,向农好说歹说要和弟弟喝喝酒说说话,弟弟借着酒劲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了出来。
刚才提了杜叔在这出戏里的“唱”“念”,这一场里杜叔的“做”被发挥到极致。说起“做”,那就是神态和身段,换句话说就是手眼身法步。杜叔做表的功力在这一场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刚刚念完,向农因为肝疼被扶到椅子上,之后 弟弟进门,这会杜叔一听弟弟进门,表情一顿,之后从之前的一脸痛苦变得若有所思到之后的一脸开心,特别传神。
见着弟弟执意要把娘接走,向农一脸无奈,也是为了赎罪尝试一次:“好,接娘走之前,哥哥请你喝酒。”之后一个非常传统的“打躬”“哥哥求你了”。过门一起,向农往里让弟弟,这里杜叔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圆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传统戏的范,但是表情又刻画的特别细腻,对弟弟满脸陪笑,提起往事后悔内疚,甚至痛心疾首。每一个表情都很到位,而且出现的不突兀,仿佛观众看的不再是一出戏,而是一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我向来对戏曲表演理论无感,但是看到此处突然觉得这就应该是所谓的“梅兰芳体系”吧,似我非我。每一个动作、神情都那么真实,却让人忍不住想为演员叫好。
杜叔六句词,句句连唱带做“一杯酒是赔礼我难安枕,都怪我礼不周莫放在心。二杯酒是赔情自感羞愤,都怪我做事差薄情寡恩,第三杯是陪罪万分悔恨,都怪我气老娘耳聋至今,我对不起老娘亲。”唱完“薄情寡恩”弟弟一指向农,杜叔脸色一下就变了,一脸有口难言的表情。锣鼓上起的应该是【搓锤】,这一段我觉得有点像《赵氏孤儿》“打婴”的那一场,看着挺亲切。
之后弟弟开始唱,杜叔就进入了尽情表演的时间。“一杯酒我敬你亲政爱民”唱到“勤政爱民”的时候,杜叔的表情是“不值得一提”的放松,听到第二句“够绝情能做到大义灭亲”表情一惊,剧中的向农没想到弟弟能说出这么狠的话,之后弟弟逼他喝酒,杜叔此时的表情变化快极了,后悔、想解释、有口难言、欲言又止……最后一狠心把酒灌下(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只得吞酸泪把苦酒来尝”,不应景,但是合情。)弟弟都没容他缓,抓着他胳膊,“仓”一个亮相,杜叔这时候使劲盯着酒杯,一脸怯懦——向农的病不能喝酒,这个情况却不能不喝。 “二杯酒我敬你兄弟情深”这时候杜叔第一次露出来‘别说了’的哀求表情,弟弟不为所动“能狠心让我家断子绝孙”,“孙”字一出口,本来坐在凳子上的杜叔一下站起来,一脸惊痛的表情——这是向农平生最大的愧事之一。
台上两个人这时开始在台上“推磨”——这时候杜叔是背对观众的,但是杜叔的背影都有戏。俩人对调位置之后,杜叔并没有把酒喝下,而是一下坐在凳子上。“三杯酒我敬你真是孝顺,这孝顺气的父亲一命归阴。”这时候的情感我已经不能用言语来叙述了,对于向农来说还有什么能比‘气死父亲’更惨的事情(人间天上此恨怎能偿),杜叔一狠心把第二杯酒喝下,就被弟弟拽起,二人起搓步,最后跪在地上被弟弟逼着把酒喝下,一个“屁股坐子”亮相。起【碰板三眼】,一口憋在胸中的气瞬间就流畅了。也是,向农马上就要死了,到了阴曹地府“与爹爹重相见”,有什么话都到那边说,有什么罪都到那边赎,这种情感叫释然。向农释然了,观众也痛快了。
不得不说,杜叔这个“屁股坐子”亮的真好,我一直以为,抬起来那只脚是直着踹出去的,看了杜叔的才知道,脚是往里掰着的,确实好看。
新编戏一般都得有段【反二黄】,《向农》也有,但是我更喜欢的是最后一段。向农把所有的事都做了,能弥补的债也了了,最后去医院的时候和妻子生离死别,“我多想再背背你,可是我没有力气了”,妻子说“我背背你吧”,这时候唱了一段【高拨子】,我应该是第一次仔细听杜叔唱【高拨子】,顺,而且朗朗上口。
也不是说这出戏就是完美的,比如为了赶装把麦挂在脑门上(台下看着就跟一颗痣一样)比如剧本有好多地方还比较生硬。但是,还是那句话,《向农》这个戏有弱化情节,突出演员表演的特点。不用看剧情,只看演员表演就够了。
关于《向农》的剧评写到这也差不多了,不是没有精彩的地方,而是我词穷了,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用文字来描述看《向农》的时候杜叔给我的震撼——每一个动作都在戏里,每一个表情都有人物。我不敢鼓掌,生怕打扰了后面的演出。
这种震撼非在现场不能感受。5月份的京剧节杜叔还会再南京的紫金大戏院演一次《向农》,有想去又能去的小伙伴建议去看一下,感受一下杜叔塑造人物的能力。相信我,绝对值回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