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导演郭宝昌与李卓群。
“今天我是被告,等着领导宣判!”前天,在北京京剧院排练厅,德高望重的老导演郭宝昌像个年轻人那样,等待刚刚看完京剧《大宅门》响排的北京京剧院相关负责人发表意见。
“我要感谢北京京剧院圆了我的梦!”(4日)昨天,在京剧《大宅门》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一向骄傲的郭宝昌再次对与他合作的北京京剧院表示感谢,老爷子对这次合作的感慨之情可见一斑。
即兴:单方面邀请吓蒙导演
《大宅门》无疑是郭宝昌这一生最珍视的宝贝,在电视剧成功之后,他一直在不断经营着这个品牌。
从小在宅门里,听着名角儿唱戏长大的郭宝昌,对京剧也有一份浓厚的感情。早在推出话剧版之前,他就想做一个京剧版的《大宅门》。“我一直在等,但找一个合作者太难了。”郭宝昌说,他的这份难别人可能不容易理解,“懂戏的人不少,可是既懂戏又有现代意识和文化水平的人太难找了,我苦苦等了15年啊!”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透露说,其实早在几年前他们就找过郭宝昌,希望能合作将《大宅门》搬上京剧舞台,但当时老爷子没答应。
事情的转机源于一个拍得并不清晰的录像。话剧《大宅门》的编剧刘深告诉郭宝昌,近几年有个北京京剧院年轻导演做的小剧场京剧很受欢迎。但郭宝昌还是没有勇气进剧场,就让刘深帮他找来李卓群导演的《惜·姣》录像来看。虽然那是一个画质很糟糕的录像,郭宝昌看完却震撼了,“现在居然还有这样的戏,当时我就傻了!”激动之下,老爷子居然一口气写了一万多字的剧评,“缺少现代意识一直是现代京剧的软肋,但卓群这个戏突破了这个软肋。”
事后,李卓群邀请郭宝昌去看她的新戏《碾玉观音》,并在谢幕时讲几句话。就在那个短短的讲话中,老爷子即兴发出邀请,“我要请李卓群导演京剧版《大宅门》。”不过,当时李卓群根本没接这个话茬儿,“我都吓蒙了!”
放手:年轻人给了我惊喜
选择导演如此谨慎,作为联合导演的郭宝昌想必在排练过程中也会非常细致。但令人意外的是,老爷子给了李卓群很大的自由度,除了关键节点的把关外,其他地方都由她发挥。
“我听说有几个外地院团想邀请卓群去导戏,可一听她才三十岁就觉得不行,认为她太年轻了,什么都不懂!”从不看轻青年人的郭宝昌说,他都替这些院团着急,“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现在都21世纪了,京剧都已经如此低迷了,他们还不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还在等什么?”
在《大宅门》的排演中,郭宝昌希望李卓群他们能将武打场面处理得特别一点,比传统京剧舞台有所突破,但他也坦言其实没有抱太高期望,“传统戏里武打场面太多,所谓的突破也不过就是多翻几个跟头,多一点新的调度。”
到了排练厅,他发现自己还是有些小瞧这些年轻人了。这部戏的技术指导——北京京剧院青年武生演员张旭冉在剧中设计了八个黑衣人的角色,他们既在剧中继承了传统戏中的龙套角色,又颠覆了传统的龙套,更像是向话剧借鉴的做法,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他们对武戏的处理有点像传统戏里杨小楼的武戏文唱,在武打中加入了巨大情感。我们排演京剧就是可以借鉴很多东西,丰富我们传统的戏曲美学观念。”郭宝昌认为,年轻人能做出这种处理,不是技巧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也就是他一直所说的现代意识。
不光是武打场面,京剧《大宅门》的舞台置景也让郭宝昌有些惊喜。舞台上设计了四根柱子来代表男人、女人,以及宅门内外。“也许观众看不出来这么抽象意念的东西,但我觉得没有关系,我们放在这儿,为我们的舞台调度提供依据就可以了,相信喜欢的观众多看几遍就能够明白。”郭宝昌认为,对于年轻人所做的探索,他宁可观众看不懂也要进行保留。
“你听到他们最后放的音响效果了吗?是真的大宅门关上的音效。这是一种美学观念上的进步,强调了真实大宅门的阴森恐怖、对人的无情……”说起这部戏的好来,郭宝昌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浓缩:40集变3集精彩依旧
电视剧《大宅门》足足有40集,京剧《大宅门》时长只有130分钟,不过是3集电视剧的体量,故事该怎么讲?这大概是很多人的疑惑。
郭宝昌说,京剧的抒情性决定它不可能容纳太多故事,为此京剧版《大宅门》截取电视剧《大宅门》中的一小段故事:济南府花魁杨九红因缘结识了百草厅少爷白景琦,一见钟情后即自己赎身脱籍从良,但抱着孩子却难进大宅门。
这段故事说起来简单,但杜喆、窦晓璇、翟墨、梅庆阳等优秀演员却在舞台上将故事演绎得跌宕起伏,既有大家族的恩怨,又有年轻人的爱情,还有难以割舍的母子情。北京京剧院相关负责人在看响排时十分感慨:“这么熟悉的故事,还是看得我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李卓群说,这些角色都是复合型的,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比如,老生演员杜喆饰演的白景琦,既有武生的动作戏,又有老生的唱念,还得有小生的表演技巧;而青衣演员窦晓璇饰演的杨九红则兼容花旦、青衣、花衫、小生等不同行当的表演。
郭宝昌邀请了雷恪生、刘佩琦、何赛飞等“宅门里的人”来排练厅探班。原本很熟悉京剧的刘佩琦一边看,一边问郭宝昌,现在的京剧演员都这么棒了吗?看到最后他干脆说:“京剧演得这么好了,我们那个话剧版就别演了。”
“我喜欢了一辈子京剧,第一次看到话剧演员在京剧面前觉得自卑,我太痛快了!”说到这里,郭宝昌像个孩子似的哈哈大笑。
虽然对将于6月17日、18日上演的京剧版《大宅门》充满了信心,看着眼前的这些年轻人也是满心的欢喜,但郭宝昌知道,对于他真心喜欢的京剧,仅有这些人还是不够的,“独木难成林,仅靠他们很难改变大气候。希望能有更多的院团,能像北京京剧院这样大胆起用年轻人,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