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赞成京剧从娃娃抓起的做法。
第一,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戏曲不再是单一的娱乐形式。
第二,戏曲的环境也不是九十年代以前的环境,就八十年代来说吧,当时的电视台,电台的主流节目就是戏曲,曲艺,评书,文艺演出,每天都有,那时候周二下午电视台还停播检修,即使这样,也会在检修完播放计划外的戏曲节目。
那时很多老艺人都恢复了演出,舞台也是琳琅满目的,那时候也有男旦坤生,但绝不是现在这样乱像,甭管对李世济评价如何,就再是唱一辈子戏还是票友,但人家没有去宣扬第一唯一的,就一出《锁麟囊》唱遍大江南北,吸引了大批观众,同时又恢复了不少程派剧目,恐怕当今没有一个有这本是的了吧。
第三,虽然孩子们的思想意识比以前开放多了,但终是没定型没定性,况孩子们的很多意愿不被重视,只是按照家长的愿望去做事,于是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下,孩子们被迫在业余时间上各种补习课,技能课,家长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琴棋书画等等各方面都是全能的人才,可又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了?
我们的孩子都是强迫发展,而不是自由发展,于是什么时髦,什么将来能赚钱就学什么,未必所以的孩子都喜欢戏曲,孩子们的喜欢什么,一是天性,也是一直潜移默化的熏陶,就拿我来说吧,从我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天天在家整理各种戏曲录像,按说熏陶出来了吧,可我孩子就是不喜欢,甚至根本不懂,有时我放的声音大点,他还让我把声音关了。
第四,反性别的行当学习,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心理伤害。别以为现在男旦坤生炒的厉害,甚至有些专家教授也在忽悠,他们是各怀目的。
男旦坤生在解放会就不培养了,文革后陆续恢复演出的男旦,像张君秋,梅葆玖等人票房也不是多好,宋长荣还可以,一出火爆的《红娘》唱火了,陈永玲也是无奈而奔走香港台湾。近些年来,人们的开放思想,对男旦坤生有了许多猎奇的意识,特别是从梅葆玖故去后,男旦就成了香饽饽,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一些家长觉得有利可图,于是让小男孩学个旦角,小女孩学个生角,在大人看来,有意思,又当一乐,可是对于没成性的孩子来说,整天扭扭捏捏的学女人姿态,三观肯定会出问题,将来还不是多培养了一些娘炮女汉子,且现在的有些男旦坤生,台下也是不男不女。看看老一些的男旦坤生是这样吗?还有,孩子们都有倒仓期,还不定将来如何了,这种恶意的培养,恶意的追捧,也毁了孩子一生。
由此而说,我不赞成从娃娃抓起,更不赞成小孩去学反性别的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