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铮,中国国家京剧院二团青年旦角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届红梅戏曲演唱大赛金奖获得者,毕业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尖子人材班。2001年10月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一届京剧戏迷票友大赛获金奖;2002年10月参加第六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荣获“十大名票”称号。
虽然有一定票房号召力,但要获得更多演出机会,还得靠自己来。前几天,刘铮穿梭于梅兰芳大剧院和几位愿意给京剧投资的社会人士之间,争取到了他10月份在梅兰芳大剧院的专场演出机会。“都说现在京剧不景气,可是什么景气呢?有些热门的艺术都有炒作出来的嫌疑。景不景气,都在于做不做。”刘铮说。像他这样,像常秋月,据他所知,年轻演员办专场,全是自己找出来的机会。得过金奖的京剧演员没戏唱,天天待着,是很常见的事情。
“很多演员都隶属于国有院团,团里演出机会是有,但要按照团里的节奏来推,而且团里人才那么多,为什么要推你的专场,除非是特别有名的名角儿。”刘铮说,有时候他也想就在团里待着,按团里的节奏演出就行了,但自己不“拱”一下的话,自己的艺术青春就没了。“演员、院团、剧院都不容易,不能说是谁的问题。有些是体制的问题,更多是目前市场的问题。京剧艺术就是小众的,团里的演出机会就是那么少。”
但京剧专场不是一个人的活儿,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班底配合,为了推出自己,就像出书需要请个专家前辈来给自己写序跋一样,刘铮也还需要找些专家和名角一起来演出。他已经向院里打了报告,希望院里能给他这个演出机会,能把他的档期空出来,另外能给他提供一个好的班底。如果哪个环节不行的话,他还得去外面院团找。
找完资金,继续攻克寻找班底的事,还要考虑请班组的费用、请知名演员加盟的费用,包括制作费、宣传费,都是刘铮目前要考虑的“摊子”。以前只知道唱、练,现在要搞公共关系,虽然不擅长,也得硬着头皮上。
刘铮2007年因为国家京剧院派的专场,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过,也给了梅兰芳大剧院经理们一些市场票房方面的信心。在此期间,北京地界一些有名点的老艺术聚集地如湖广会馆、老舍茶馆他也都去演过。“自己办专场,自己找出路,这中间真的很不容易。我也想过漂着吧,就在院里等机会吧,可是自己可能就沉下去了。”刘铮说,其实以前像梅兰芳那个时代,是很简单的,不像现在的演员挂靠国有院团,以前梅老板是演一场才有钱拿,而那时候梅兰芳的演出机会是依靠经纪人和专业班底帮他打理。但他们这新一代,名儿没那么大,也养不起经纪人,走市场也不是那么容易,其中也有受制于体制的原因。
“京剧的出路是个大问题,可能中间的个人谁也给不出明确的答案。虽然各环节都很不容易,但我觉得,现在的国有院团应该考虑怎么激活个体演员的价值,把人才激活。”刘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