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谭谈戏”京剧谭派艺术体验日活动在北京京剧院京剧艺术体验中心举办,活动当天有百余位观众参与进来,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老师,北京京剧院青年领军、优秀青年演员、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的带领下,一同回顾了谭门的历史,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活动中,观众们分别在二位谭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京剧艺术传承陈列展厅,二位老师结合谭门前辈艺术家留下的珍贵文物与资料为大家讲述了其背后的故事。
谭孝曾老师在展厅里讲到:“谭家不光是一部浓缩的京剧史,也是一部浓缩的电影史,谭家七代人中有五代都参与到了电影的拍摄中。1905年中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谭鑫培先生在其中扮演黄忠;中国第一部有声京剧影片是由谭富英先生与雪艳琴先生于1933年拍摄的《四郎探母》;1957年谭富英先生、马连良先生、裘盛戎先生、叶盛兰先生等拍摄了《群英会》;1963年谭元寿先生、裘盛戎先生、马连良先生、张君秋先生等合拍了电影《铡美案》;1971年谭元寿先生完成了电影《沙家浜》的拍摄;2005年在电影100周年之时谭元寿先生与话剧演员杨立新合拍故事片《定军山》;2015年在中国电影110周年之际,我与儿子谭正岩合拍了京剧电影《定军山》。”
在化妆体验区,两位幸运的女观众,在专业的容妆师、服装师与盔箱师的协助下,扮起老生角色,其中有一位观众更是过了一把《定军山》的瘾,在谭正岩的指导下,摆起了pose;在影像放映厅,滚动播放着与谭门艺术相关的纪录片、访谈等视频资料;小朋友们也没闲着,他们在花脸演员李扬的带领下,了解了京剧脸谱的常识,并绘制脸谱涂鸦册。
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则是让戏迷观众最为期待的环节——“谭老师讲故事”。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谭孝曾老师携其子谭正岩以幽默诙谐的形式为在座各位讲述了此次举办“纪念谭鑫培170周年 谭富英111周年 流派经典精品京剧剧目展演项目”的初衷与想法,以及每出剧目的亮点与看点。
“这次的纪谭演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多方在一起努力,已经筹划一年多了,每出剧目、演出的日程都是我们经过反复开会讨论而制定出来的,我们尽量做到面面俱到。在此次展演中,既有谭派经典的传统老戏,也有几十年没演过的老戏;既有各行当、各流派的京剧名家,也有谭派的年轻弟子与再传弟子。我们力争将经典、精品剧目,高水平地呈现给大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谭派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谭孝曾老师如是说。
都说谭家是一部浓缩的京剧史,他们世代相传直至今日,见证了京剧的形成、诞生、成长、繁荣与发展,谭派拥有辉煌的历史,亦在今日续写精彩篇章:谭志道与余三胜、程长庚、张二奎等将昆腔、皮黄带到北京并使之逐渐京化;一代宗师谭鑫培先生创“无腔不谭”、“无生不谭”之大观;谭小培承父衣钵,全力培养后人;谭富英,北京京剧院创始人之一,创立“新谭派”,为世人留下了绚美灿烂的上乘艺术;谭元寿,尽显谭氏门风,可称生行全才;谭孝曾,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之一,家学渊源,文武兼备,台上显风姿,台下为谭派艺术的传承与传播而奔走;谭正岩,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领军演员,奋发精进、风华正茂,既有先祖遗风,亦适现代时尚风貌,他代表了京剧的延续,表明了京剧永恒的价值。
“作为活动主办方的北京京剧院,希望让大家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走近谭派艺术,从多个维度了解谭派艺术。
此次的展演,可谓是颇具‘份量’。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历史的积淀,上演的每出剧目都有它背后的意义,每场演出都有重量级演员倾情呈现,我们被前辈留下来的深厚的恩泽所滋养,同时也肩负着传承的重任。”组织者如是说。
9月8日至18日,“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 谭富英诞辰111周年 流派经典精品剧目展演”将在长安大戏院上演11场精彩的京剧演出。为了让更多的观众朋友了解谭派艺术,更好欣赏演出,北京京剧院将于7月、8月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
演出日期
?9月8日
大型京剧演唱会
?9月9日
《定军山》《阳平关》
?9月10日、11日
老中青老生流派专场
?9月12日
《举鼎观画》《恶虎村》
?9月13日
《桑园会》《翠屏山》
?9月14日
《珠帘寨》
?9月15日
《鼎盛春秋》
?9月16日
《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又名《琼林宴》)
?9月17日
再传弟子专场
?9月18日
《摘缨会》(又名《晋楚交兵》)
?地点:长安大戏院
?时间: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