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剧院开播十五年,我也跟着空中剧院看戏看了十五年,基本上每场都看。为了庆祝空中剧院十五年来的功德无量,同时也把我过去看的戏、写的看戏心得作一系统小结。因为穆桂英的戏集青衣,刀马旦、武旦于一身,文武并重,观众很喜爱、空中剧院播的也比较多,仅我看后收藏的就有40出。从局部看整体!很能体现空中剧院十五年来的成就,因此选此剧作一代表来总结。
穆桂英的戏都是保家卫国反对侵略,宏扬爱国精神的戏。当前《穆挂英》这戏名并不统一,不同人演出内容则不完全相同。刘山丽及史依弘演的《穆桂英》:包含《穆柯寨》.《穆天王》.《辕门斬子》、《大破天门阵》四折戏。而马佳演的像音像《穆桂英》:只包含《穆柯寨》、《穆天王》两折。历史上,翁偶虹在中华戏校时,曾把传统戏《穆柯寨》、《穆天王》、《辕门斩子》、《破洪州》攒为一剧,取名《穆桂英》,由当时戏校玉字班李玉茹(四玉之一)主演。其它穆桂英的戏有《穆桂英掛帅》、《穆挂英大战洪州》、《杨门女将》。
《穆柯寨》这出戏是梅兰芳初到上海演红的打炮戏,对梅兰芳成名是有纪念意义的戏。如何演出和欣赏这出戏呢?梅兰芳对其描述如下:“穆桂英是一个山寨大王的女儿。她有天真而善良的性格,是应该描摹出她那一种娇憨的形态来的。可是又要做得大方,如果过火一点就使人感到肉麻了。尤其她的嘴里那一口京白,应该说的口齿清楚、语气熟练。每一个字都得送入观众的耳朵里,才能把这生动的剧情完出衬托出来。”“这虽是写她恋爱故事的戏,但却表现了她聪明、天真、勇敢而富有爱国思想…。”这是演出和欣赏这出戏的总体要求。
了解这出戏的创作过程,对现在如何创作,很有指导意义。1931年梅兰芳20岁时,在北京己有名气。在北京成角,也未必能夠得到整个梨园行的认可,特别是上海的认可。当时己成名的王瑶卿二弟王凤卿,比梅大十一岁,梅兰芳称他为凤二爷,为了提携梅兰芳,王凤卿带梅应上海“丹桂第一台”老板许少卿邀请赴上海演出,王凤卿挂头牌,梅兰芳挂二牌,这是梅兰芳首次到上海演出。那时许老板对梅艺术上估价并不高。这次赴沪演出共45天,王凤卿真心想在艺术上鼓励扶值梅兰芳,向许老板建议安排梅兰芳唱压台戏,以前梅唱的是专重唱工的青衣戏,虽然初步取得上海观众的认可,但恐怕难以压台,要考虑新颖,大家一致主张演刀马旦的戏,当时唱正工青衣的,除王瑶卿王大爷外,很少有人兼唱刀马旦的,所以决定先学演《穆柯寨》。好在梅功力基础有根底,几天就学会了,在11月16首演成功,三天演出天天客满,这样越演越好,好评如潮。后又在王凤卿帮助下排演了《枪挑穆天王》。后来梅兰芳说:“这是我第一次在上海压台的纪念日”。《穆柯寨》也成了梅有纪念意义的一台戏。很可惜!这台有记念意义意的戏,当前梅派传人演的很少!可喜的是此戏由董圆圆配像,留下了《穆柯寨·穆天王》的影像资料,空中剧院也留下梅派传人演出录像资料,这是空中剧院成就之一。
梅兰芳为什么能把《穆柯寨》演红呢?当时青衣除王瑶卿外很少有人兼唱刀马旦的戏,梅兰芳唱了,在当时这就是创新,当时梅兰芳如果仅靠青衣戏是难以压台的。另外,梅兰芳有很好为基本功,在此前梅兰芳没有演过刀马旦的戏,是临时钻锅向茹莱卿学的,仅几天就学会了。当时茹先生对梅兰芳说:“这类刀马旦的戏,固然武功要有根底,眼神也很重要,你要会使眼神才行”。如果梅兰芳当时没有坚实武功、没有练就的眼神功夫和道白功力!能仅几天就学会上台演出吗?梅兰芳对当时创新的总结,可能会对我门有些启发,他说:“从这里很容易看得出观众的眼光,对于青衣那些《落花园》、《三击掌》、《母女会》…专重唱工,又是老腔老调的戏,仿佛觉得不够劲了。他们爱看的是唱做并重,而且要新颖生动一路的玩艺儿”。梅兰芳这里把“玩意儿”说成“玩艺儿”,强调的是艺术。创新的实质是艺术创新,谭元寿也曾指出:“一出新戏有什么新的、精湛的技艺来体现,我们讲的就是一出戏要有一出戏的玩意儿,要让观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在《梅兰芳沪上演出纪》一书中,作者也指出:“这种思想,为日后梅兰芳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前观众比1931年更求新求变了,对演员演技要求更高更全面,因此戏更应在艺术上有玩艺儿,不能戏不夠,布景服饰凑。
再介绍一下《穆桂英挂帅》这戏(下文,简称《挂帅》),这是1959年为了迎接建国十周年排演的,是从同名豫剧移植改编的,导演郑亦秋。《穆柯赛》是描写青年时穆挂英,《穆挂英挂帅》是描写全家退隐20年后的穆挂英,此时她已是接近半百年龄的中年了。这剧创新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花钱少。正如谭元寿说的那样:“过去我们排新戏几乎都不花钱,梅兰芳先生排《穆挂英挂帅》只做了一个旦角的帅盔。虽然排新戏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演了几场,就能把钱赚回来,把时间上的损失补回来”。第二个特色是梅兰方借鉴了《铁笼山》、《一箭仇》、《宇宙锋》、《浣纱记》等经典传统戏中塑造人物的手段,拿来改进为我所用,塑造出保家卫国穆挂英这巾帼英雄的形象。《挂帅》这创作经验,指出了传统戏的基本功,是塑造人物的资本。谭元寿也指出《沙家浜》“这出戏,打磨了十年,可以说我用了前半身的很多艺术经验”。可见,不管是创排传统戏还是现代戏,只要是京剧!这传统戏的基本功是不可缺的。
《杨门女将》是由范钧宏、吕端明根据杨剧《百岁挂帅》移植改编,郑亦秋导演(也是《挂帅》导演)。此剧1959年首演后红遍大江南北,其“风萧萧雾漫漫”(高拔子导版转垛版回龙)及采药老人言派二黄唱段(“听说是杨元帅为国丧命”)也在戏迷中广泛流传,成为经典唱段。毕英琦出道不久在剧中饰采药老人,戏份不多,也因这段言派唱腔而成名。杨秋玲(饰穆桂英)、王晶华(饰余太君)都是初出道也因此剧成名,此剧是演出场次最多、人数最广(几乎所有年青花衫都演),得奖最多的剧目,是建国后里程碑作品之一。2002年在重病中把此剧传给了董圆圆。董圆圆为纪念恩师也常演此剧。此剧能成功是由于当时中国京剧院众多老艺术家都健在、把关,坚持了移步不换形,保持了京剧的特色。
王派叫《穆挂英大战洪州》、关派叫《战洪州》(便于书写下文都简称《战洪州》),这是关(肃霜)派和王(瑶卿)派的代表剧目之一。《战洪州》是根剧传统骨子老戏《穆桂英产子》改编的,原名叫《破洪州》后考虑洪州是宋朝土地,用“破”不合适改成《战洪州》。关派战洪州有两大绝活,其一是大靠圆场,那马上许多高难度表演动作,即有女性之柔美又有男性之难度。第二项绝招是靠旗出手,这是关肃霜首创,1962年在《战洪州》首次开打,以后此绝招在全国推广普及。这次在家再看关肃霜和邢美珠有关演出视频,真是又一次美及精的艺术享受。可喜关派艺术,第三代传人张欢得以继承。
《战洪州》当前舞台上演得多的是王派,因为刘秀荣传艺很广,传授给王玉兰、史依弘、王艳、王怡等(她们都不是王派,但演的都很精彩,我保存了她们的视频)。王派除《战洪州》外、《穆柯寨·穆天王》也是其代表剧目,由刘秀荣传授给了王派第三代传人马佳,我也保存了刘秀荣、马佳、唐禾香的《穆柯寨》视频。
十五年我看过空中剧中播出并收藏的有关穆挂英剧目有40部,剧目如下
《杨门女将》(03年,邓敏,袁慧琴主演)。
《挂帅》(04年,梅葆玖,魏海敏,邓敏,董园园,李呜岩,于万增,陈少云演出)。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04年,空中剧院南京行)此剧 把《穆柯寨》、《穆天王》、《辕门斩子》、《大破天门》四折连在一起演,轰动了江苏,穆桂英由邓敏,李洁(李亦洁)等五位饰演,杨宗保由宋小川、盛海宁、周健饰演、杨延昭由严陈(斩子)、张军强饰演。
《杨门女将》(O4年,袁慧琴,王艳,史依弘,杜镇杰演出)。
《挂帅》(O6年,王艳,李呜岩,张建国,张克演出)。
《杨门女将》(06年,王艳,黄丽珠,闫虹羽,徐滢演出)。
《杨门女将》(06年,董园园,袁慧琴,冯志孝,李炳淑,张克,张建国,寇春华,李长春演出)。
《战洪州》(07年,史依弘,金喜全,胡璇,李军,严庆谷演出)。
《杨门女将》(07年,董园园,史依弘,袁慧琴,张建国演出)。
《挂帅》(O9年,尚偉,李玉芙,董园园,李呜岩,李长春,朱强演出)。
《杨门女将》(09年,董园园,郭凡嘉,袁慧琴,张建国演出)。
《战洪州》(09年,王艳,郭凡嘉演出)。
《挂帅》(10年,李洁,严阵、李为群演出)。
《挂帅》(10年,姜亦珊,董园园,马小曼,李浩天演出)
《挂帅》(10年,李佩红,陈少云演出)。
《挂帅》(10年,李胜素,于魁智,赵葆秀,杨赤演出)。
《杨门女将》(10年,马佳,黄丽珠演出)。
《杨门女将》(10年,国京老,中,青三代演出)。
《杨门女将》(10年,五届青研班演出,马佳,郭凡嘉、李宏、郭瑶瑶)。
《杨门女将》(11年,袁慧琴、董圆圆、张建国、吕昆山、白玮深)
《杨门女将》(11年,杨洋,陈琛演出)。
《杨门女将》(11年,吴昊颐,康靜演出)。
《杨门女将》(11年,史依弘,胡璇,陈少云,奚中路演出)。
《挂帅》(12年,董园园,...张建国,张兰演出)。
《杨门女将》(12年,青年版,郭霄、郭凡嘉、张兰、李博)
《扬门女将》(13年,张连祥、董园园,李长春,张连祥,袁慧琴,寇春华,张建国,张克演出)。
《杨门女将》(13年,郭霄、毕小洋、黄炳强、李红梅、徐孟珂演出)。
《挂帅》(13年,付佳,张兰、黄佳、李文林、顾谦演出)。
《战洪州》(13年王怡、王艳、郭凡嘉、高红梅、赵华、张兰)
《穆挂英》(14年2014年文武昆乱史依弘演出,史依弘、金喜全、杨东虎、任广平、严庆谷、王珮瑜)也引起了轰动,此剧由《穆柯寨》、《穆天王》、《辕门斩子》、《大破天门》四折连在一起演,史依弘除斩子一场外、从头演到尾,每折都有武打,可见史依弘功力之深厚,王珮瑜虽非高派但在斩子一场中也有较出色的演唱。
《杨门女将》(14年港澳行,董圆圆、袁慧琴、安平、陈宇、张建国、阵圣杰)
《挂帅》(15年电影工程,李胜素、于魁智、袁慧琴)
《挂帅》(15年,李玉芙、李宏、朱强)
《桂帅》(15年,董圆圆、康静、李宏图、朱强、陈俊杰)
《挂帅》(15年,史依弘、胡漩、陈少云、齐宝玉、任广平、)
《挂帅》(16年,豫剧、刘雯卉、郭青峰)
《杨门女将》(16年董圆圆、张兰、张建国、黄炳强、吕昆山)
《穆柯赛·穆天王·辕门斩子》(双20年庆典演出,16年、倪茂才、马佳、陈阳、张蕾蕾、包飞、黄丽珠)
《掛帅》(17年,越剧、陈飞、吴凤花、楼慧琴)
《掛师》(17年,河北梆子,王洪玲、王英会、刘期云)
这40部包含了当今京剧界很多优秀的中青年演员,我经常看这些保存视频,提升了我欣赏水平,感谢空中剧院!空中剧院培养了众多内观众与演员、宣传普及了京剧,为振兴京剧做出很大贡就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