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年号、国号,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大致说来,国号是朝代名,年号是年代名,庙号和谥号是死后对其功绩的一种追认。例如刘秀,国号汉,年号主要是建武,庙号世祖,谥号光武帝。李世民,国号唐,年号贞观,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国号清,年号康熙,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后人习惯对刘秀称谥号,对李世民称庙号,对康熙称年号。这是因为汉代以前许多皇帝还没有庙号,所以都称谥号;而到了明清两代,皇帝大都只有一个年号,所以都称年号。
文学创作中经常搞不清这几种称号的区别,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让帝王在生前就叫出年号或谥号来,比如《康熙王朝》中皇太后自称谥号“我孝庄”,《西游记》里泾河龙王对着李世民大喊庙号:“唐太宗,还我命来!”戏曲里这种事特别多,比如《湘江会》中自称谥号:“孤,齐宣王在位。”《狸猫换太子》中自称庙号:“孤,大宋天子,真宗在位”。《游龙戏凤》中把年号叫成国号:“孤,大明天子,国号正德。” 以如今的教育普及和信息传播程度,今人犯这种错误太不应该。但是对传统戏曲就不必苛责了,当年的老艺术家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戏曲中类似的错误比比皆是。京剧中很多皇帝错称为“王”,有人说这是因为京剧诞生在清朝,当时尚有皇帝在位,所以戏里的皇帝要自降一级,小灰觉得不是这个原因。因为戏里同样也有很多皇帝称“帝”呀。像《贺后骂殿》是连王带帝一起乱叫:“兄王晏驾龙归西,全凭争先一着棋。满朝文武来辅助,孤王才得立帝基。”究其根源,多半还是因为老艺人没搞清历史上皇帝称呼的缘故。
皇帝称呼最混乱的戏要数《逍遥津》,刘协登场自报家门:“孤王立帝在许昌,文臣武将定家邦。南征北剿曹丞相,忠心耿耿保孤王。朕,汉室献帝。”短短几句话里又是“孤”又是“朕”,又是“帝”又是“王”,最荒唐的是自称谥号“献帝”。“献”这谥号还是曹魏给封的,有表扬刘协献出汉室江山的意思,十分贬义,戏里让刘协在生前自己说出来,实在是刘协地下有灵都要再气死一遍。
那么历史上一个皇帝的自称以及当时臣民对他的称呼,应该是什么呢?皇帝其实通常只自称“我”“吾”,少数正式场合才自称“朕”。臣民的称呼各朝代不同,当面称“陛下”“圣上”,背后称“官家”“大家”等等。具体的名号其实不用叫出来的,“当今天子”肯定只有一位,臣民之间心照不宣。
于是问题来了:现在流行的穿越小说,今人穿越到古代,搞不清具体年代,多半都要问一句:“当今皇帝是谁?”这可出了个大难题。对方作为古人,肯定不知道当今天子的庙号和谥号;明清以前的皇帝又频繁换年号,说一个“建平”“元始”,不是历史学家的肯定听不懂;直接说出当今天子的姓名吧,等于找死。
这个问题,貌似无解。所以稍通历史常识的作者,到这时候只好让对方骂一句:“呸,天子名号,岂能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