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毕业分配到北京京剧院的王蓉蓉,在她工作的30多年来,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每年春节的演出。从大年初一就开始演,有时候一直要演到正月十五。上世纪90年代,新的长安大戏院一开张,每年春节王蓉蓉就在那里为老百姓演大戏,从没休息过。这几年国家大剧院春节也举办京剧演出,王蓉蓉也常常受邀主演大戏。下乡演出,对于王蓉蓉来说,也是常有的事。春节的演出,虽然很辛苦,但作为京剧演员,能够在过年期间给观众带去欢乐,王蓉蓉说,她感到很幸福。
今年的大年初二,王蓉蓉在国家大剧院演的是京剧经典剧目《状元媒》,这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老师的代表作,也是王蓉蓉演出最多的代表剧目之一。这出《状元媒》她演出了将近2000场,深得观众喜爱。几年前,国家京剧经典大戏电影工程将王蓉蓉主演的《状元媒》拍成京剧电影,得以更加广泛地宣传推广。为什么春节期间在国家大剧院选择演这出戏?因为春节是中国人喜乐团圆、吉祥福庆的日子,而京剧《状元媒》讲的是杨延昭和柴郡主的爱情故事,唱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一个团圆美好的寓意,故事曲折动人、扣人心弦,唱念做打样样精彩,特别适合在春节期间上演。尽管北京的戏迷观众经常看王蓉蓉演出《状元媒》,今年春节的《状元媒》,依然座无虚席。
每年春节演出大戏,王蓉蓉都有很深的感受:那就是京剧艺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土壤里,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观众喜爱京剧艺术的需求没有变化。在王蓉蓉看来,这就是民间老百姓的“文化自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进入新时代,在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下,京剧的发展和传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逢过年、过节唱大戏的传统更加得到弘扬,进剧场看戏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京剧演员格外重视春节的演出。如何更好地把中国的春节和戏曲这两种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弘扬下去?王蓉蓉认为:首先要选好剧目,要有时代感、要和当代观众有共鸣、符合观众过节美满团圆审美需求的剧目,像《状元媒》中杨六郎和柴郡主,不因种种阻隔而放弃爱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表现了那个时代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品格,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将一个年轻貌美、活泼开朗、不畏世俗的女孩子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这与当下追求真爱的年轻人产生了共鸣,这就是戏曲带给观众的感受和认知。同时,也要有高质量的演出,像《状元媒》等京剧传统大戏常演,但在春节演出之前,大家还是要进行认真的排练,做到常演常新,把最高品质的演出呈现给观众,不仅让戏迷观众得到最大满足,更要让越来越多的正不断走进剧场的年轻人,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除夕的大幕一拉开,唱起大戏和观众们一起过年,观众的笑声、掌声让王蓉蓉和所有的京剧演员们感到这是文化传承者的责任,也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王蓉蓉说,作为京剧演员,有责任把前辈艺术家传授的艺术和剧目传递下去。而每到过年,各家各户张灯结彩、听曲论艺,喜迎新年,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因此,过年作为民族发展中的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京剧有着相通的地方,那就是都需要文化传承者的坚守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