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因为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被称为元宵节,自汉代以来便有在此日赏花灯,猜谜语,走百病的习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青玉案·元夕》中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就是对古时元宵节热闹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而明朝小说家凌濛初的《拍案惊奇》中“襄敏公元宵节失子”的故事也是令人叫绝。今天我要跟朋友们说说国粹京剧中与元宵节有关的剧目,您看后定会对这个传统节日产生更大的兴趣。
先说一出包龙图探阴山怒铡判官,这是一出曲折感人,唱腔荡气回肠的花脸名剧。宋天子元宵节大放花灯与民同乐,少女柳金婵随父母到御街观灯,表兄颜查散赠凤钗一双以示爱慕之情。突然狂风骤起,一家失散,柳金婵被屠户李保害死于喜鹊桥边。正巧颜查散从此经过遂被捕,知县判颜查散为杀人凶犯并判死刑。阴司大判张洪明知罪犯是李保,但因为李保是他外甥便擅自改写生死簿。开封府包拯发现此案有疑,便不辞辛苦亲下阴曹,查看生死簿。当看到生死簿也写着柳金婵系被颜查散所杀后,依然大胆怀疑,继续探求凶案的真相,赶至阴山探访柳金婵鬼魂。这里有一段核心唱段“扶大宋,锦华夷,赤心肝胆”脍炙人口,无论是当年的金少山、裘盛戎,还是如今的康万生、孟广禄,每每唱到此段都会赢得观众热烈掌声,既为唱腔的高亢嘹亮喝彩,更为刚正不阿,为民讨公道的包大人点赞!包公终于从油流鬼口中得知判官是李保的娘舅,从而查清了判官为袒护李保徇私枉法擅改生死簿(相当于如今修改档案、更改原始记录)的犯罪事实。盛怒之下包拯闯入森罗殿与阎王辩理,力逼阎王将判官交出接受审判,并判以极刑。柳金蝉和颜查散重获新生并结成百年之好。
再说一出,戏名为《春秋笔》,这是一出马派名剧。南朝宋文帝时,北魏入侵,将军檀道济挂帅出征后,其妻生了一个女孩,偏巧这个女人重男轻女,于是想出一个歪招,想借元宵节观灯之际,“换”个儿子。史官王彦丞有个儿子,正巧在这个节日的夜晚被仆人张恩带去看灯,便被檀道济家的女佣骗走。张恩只好带着檀道济的女儿垂头丧气地回到王家请罪。王妻宽宏大量,非但没有责罚张恩,反赠银放他逃走。
谁知失子之事却给王彦丞带来杀身之祸。原来,王家有御赐“浑仪镜”一枚,因佩于其子身上一起遗失,政敌徐羡之借此诬陷王彦丞,要置其于死地。当王被发配暂宿永安驿时,徐羡之遣校尉赶到,命令永安驿丞将他杀死。也是吉人自有天相,那个驿丞正是王家的仆人张恩!张恩眼见主人身陷囹圄,舍身救主,放走王彦丞,自刎取义。王彦丞出逃后,沿途征集军粮,协助檀道济大败北魏,奏凯回朝。王彦丞、檀道济各认子女归宗,并铲除罪臣徐羡之。
最后说说《胭脂宝褶》,这也是一出马派的经典大戏,马先生在剧中前演明帝朱棣,后饰差役班头白怀,两个人物身份地位迥异,唱、念、作各具特色,但马先生精准地表现出所扮角色的性格特征,不愧为京剧艺术大师。另外,马先生专为永乐帝设计了“箭蟒”,巧妙地将箭衣与蟒袍的元素变化后有机结合,使明帝朱棣既不失帝王身份,又展现微服私访略带英武之气的特点,令人称赞不已。
此戏中与元宵节相关的是《遇龙酒馆》一折。元宵节前夜,明成祖(朱棣)梦见金龙绕玉柱,心中非常兴奋。于是在元宵之夜微服私访与民同乐,暗访贤臣。当朱棣走进一家酒馆歇息之时,听到酒馆后房传来读书之声,心想,这么热闹的夜晚不去看灯,却躲在屋里念书,此人定是可塑之才。于是叫酒家将书生唤出当场考试,果然一表人才,谈吐不俗,于是便有了爱才之意。而书生献出胭脂宝褶(音:学。为皇家的一件袍子),更坚定了永乐帝的信心,于是亲封其为招宝状元,并巡按河南,后又演绎出失印救火,父子团聚的精彩好戏。
元宵节年年有,年年展现不同的精彩,而这清官明断、义仆救主、明君招贤的故事又给这灯火辉煌的节日增添了无尽的热烈和喜庆,给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欣喜和希望,明君、廉吏、忠臣,政通人和,河清海晏,国富民丰是千百年来黎民百姓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她不仅被展现在舞台上,也植根在每个人的心里。人民为了能使之早日变成现实而努力着,奋斗着,这便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