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小上坟》的剧情并不复杂。刘禄景,也作刘禄敬,年轻时进京赶考,一举得中进士,每日在京等待官缺,不能回家探望。一晃几年过去,其妻萧素贞怀疑他已经去世,但忠贞相守,艰难度日。后来,刘补上了一个县缺,上任后思念妻室。清明之际,刘回家省亲,并祭扫父母的坟墓,正好遇到一身缟素前来给亡夫上坟的萧氏女。二人相见后,相互生疑,不敢相认。刘遣散随从,盘问萧氏的身世,认定其就是己妻,不觉泪流满面,上前相认。但萧素贞记忆中的丈夫还是个年轻小伙儿,对于这个“大叔”不敢贸然接受。禄景便耐心地讲述家中琐事,分毫不差,萧氏这才打消疑虑,夫妻团圆。随后二人骑上毛驴,共同赴任。
据张伯驹先生说,《小上坟》又名《丑荣归》,是乾隆年间山东巡抚国泰所编演,意在讥骂刘墉。
这出戏由小花脸和花旦同演,载歌载舞,诙谐幽默,悲中带喜,在清朝和民国时期非常流行。除了在舞台上频繁上演以外,还是民间木版年画刻印最多的一个题材。虽然有清明上坟、吊鬼祭祀等不吉祥的背景,但夫妻重逢,团圆喜庆的内容令人欣喜,依然在民间颇受欢迎。
据史料记载,旧时上演此剧,萧素贞哭坟时要用“火彩”。这种“火彩”与众不同,叫做“钱粮盆火彩”,对于火彩师傅来说,是难度最大的一种技巧。演员把一个摆满纸钱、金银锞子、元宝的“钱粮盆”放在台中央,放火彩的检场人要站在下场门后,撒一把“吊云”式火彩,要不偏不倚地落在“钱粮盆”当中,把盆里的冥钱点燃。此举一成,定会赢得满堂彩声。
当今京剧舞台上此剧并不多见,能演好的更少。早几年有个陈永玲,是筱派花旦,也能演梅派戏,是位不可多得的男旦名家,只可惜已经去世。如今在网上可以找到他演的《小上坟》的录像。给他配演刘禄景的是名丑艾世菊,此公曾在现代京剧《海港》中饰演反派钱守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遗憾的是,陈永玲的《小上坟》不但没有“火彩”,连“寸子”也没踩,但他的台步轻盈,圆场很见功力,演唱“柳枝腔”甜润、悠扬,念白、身段都恰到好处,应是此剧的最好范本。
甘肃有个叫叶晋才的小伙子,学的是筱派花旦,能演《翠屏山》和《小上坟》,并以《小上坟》荣获第十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大赛的金奖,成为“十大名票”,最近听说已经“下海”成了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我采访他时曾给他留过手机号码,因此前几年每逢年节,都能收到他的祝福短信,虽是群发,但我依然给他回复,只是近几年没有什么音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