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品 | 全景展现京剧文化 推动戏曲艺术数字化转型
中国国家京剧院 2023-03-21 18:00 发表于北京
国家京剧院
国家京剧院联合中国移动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始,连续三年在春节期间以“云大戏 过大年”为主题,推出经典剧目《龙凤呈祥》5G+4K+VR海内外演播。
2021年,《龙凤呈祥》演播运营收入30余万元;2022年,《龙凤呈祥》演播运营收入1,122,757元;2023年,《龙凤呈祥》演播运营收入1,413,341.2元,其中文创衍生品售出收益189,137元。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37家媒体及59个新闻客户端,累计发表相关报道2570篇,总曝光量6456万。微博总阅读量达2.06亿,宣传视频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观看人数超2000万。
《龙凤呈祥》演播的创作理念与运营策略
(一)充分挖掘舞台艺术资源,以内容优势提升新业态新技术应用效能
京剧《龙凤呈祥》是春节期间必演必看的吉祥大戏,演播版《龙凤呈祥》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领衔国家京剧院一团演出,配合4K超高清、VR技术要求,从戏曲容妆、舞台装置等方面细研应用策略,打磨艺术质量。
同时,剧院精心筹划推出微纪录片《余音绕梁》、综艺节目《戏曲正青春》、VR体验节目《京剧人生》、AR拍机《龙凤呈祥》主题页等,坚持内容导向挖掘艺术资源。
(二)依据艺术特征遴选技术手段,满足线上观众审美期待
戏曲艺术是“角儿”的艺术,结合戏曲艺术本体特征,演播开通“角儿来了”观演视角,打造“人人都是C位”的云包厢,将线下剧场稀缺的中心观演位搬上云端。
围绕戏曲艺术的综合性特征,还开通了“锣鼓师”和“舞台侧目条”等多个观演视角,线上观众可以自由切换、自由选择观看角度。在“演”这一核心要素基础上融入技术手段,从演员的托腔保调,到乐队的默契配合,台前幕后尽收眼底。
单视角售票9.9元,多视角售票19.9元,票务售出数据显示,线上观众更倾向于购买多视角观演票,购买19.9元观演票的观众占比超71%。
(三)“首日直播+点播回看”,重点打造线上演播的“媒介时间”
《龙凤呈祥》演播采取“首日直播+点播回看”的播出方式,在正式直播前举行发布仪式,打造具有聚集效应的“媒介时间”。从连续三年的演播收看数据来看,发布会对演播正片产生了积极的引流效应。
2021年,主演于魁智、李胜素亮相发布会现场,戏曲界表演艺术家纷纷发来线上祝福。2022年,直播发布会与理论研讨会同步,专家学者对演播新业态进行了理论建构。
2023年,演播首日发布了《龙凤呈祥》主题文创和数字藏品。
(四)拥抱元宇宙科技浪潮,推出首位京剧数智人、上线数实融合比特空间
演播观众在萃取文化给养和精神能量的同时,还沉醉在虚幻和现实之间,感受传统与科技的碰撞。
2022年,首位京剧数智人——国家京剧院数智学生·尤子希亮相发布会。尤子希以武旦为原型,是在亚毫米级别数字场景技术和肌肉解算技术的支撑下,在虚实结合场景中产生的业内最高精度呈现的数智人。
2023年,《龙凤呈祥》演播上线首个数实融合的元宇宙空间——比特空间星际广场、星座·M,耦合戏曲艺术与元宇宙沉浸技术。
(五)全新推出主题文创产品,拓展线上演播场景消费增长点
《龙凤呈祥》演播加大文创研发力度,联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文化发展出版社共同策划推出了《龙凤呈祥——建安十四年的爱情故事》创意书,收录国家京剧院演播版《龙凤呈祥》唱本和万历年间《三国志通俗演义》珍稀故事善本,并集结了国家京剧院历史上演出“孙尚香”这一角色的名家剧照,其中包括杜近芳、李世济、李维康等京剧名家。
文创礼包还包括了《国风文艺 龙凤呈祥》满版镭射立体笔记本、铜制点翠凤冠书签和京剧戏服帆布包等,文创衍生品售出收益189,137元。
剧院还首度携手文化创意社区——摩点平台,发起众筹项目“国家京剧院《龙凤呈祥》百年经典贺岁大戏图书礼包”。联合新华网数字藏品平台推出《龙凤呈祥》癸卯兔年生肖数字藏品,全网发布6666份。
(六)聚集优质平台,健全舞台艺术多元演播矩阵
区别于购买平台服务的商业模式,国家京剧院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共同探索全流程商业化演播的新发展模式。
合作中,国家京剧院作为内容生产方,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作为技术支撑和数字化平台方,风险共担、收益平分。
经过连续三年的摸索,国家京剧院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搭建了贯通创作—制作—供给—渠道—消费的生产运营全链条。
(七)多渠道搭建演播平台,宣传模式坚持立体化、年轻化
《龙凤呈祥》演播以中国移动咪咕视频为主播出平台,坚持立体化、分阶段、多角度传播,先后在腾讯、优酷、爱奇艺、芒果TV、哔哩哔哩等互联网视频平台联合播出,上线了多种平面视觉、创意视频、京剧换装等趣味宣传活动。
结合线上受众特征,《龙凤呈祥》演播以活泼的艺术形式突破“次元壁”。联动戏曲文化节目《最美中国戏》,与青春歌手张颜齐跨界合作,推出《龙凤呈祥》新春贺岁歌曲《焕·春》。亚洲首位UFC世界冠军张伟丽首次尝试京剧扮相,与尤子希合作推出“京剧+”概念视频,实现京剧艺术与竞技体育的破圈互动。
(八)海内外同频共振,京剧艺术再掀传统文化热潮
《龙凤呈祥》演播(英文字幕版)在咪咕视频海外平台MiguC上线,通过Youtube、Instagram、Facebook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同步宣发。
同时在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媒体平台及数字电视台播出。演播还得到了东京、巴黎、悉尼、卢森堡等20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驻纽约、伦敦、罗马旅游办事处,亚洲旅游交流中心、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的大力推广。
(九)完善演播理论建构,坚持以文艺评论检视创新实践
围绕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探讨演播理论基础和发展路径,剧院陆续发表文艺评论文章。
《人民日报》刊发王勇署名文章《“云”上看京剧 在创新中传承》,文章从剧场艺术的虚拟性、无限性出发,展望了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的良性发展关系。
文艺评论室发表文章《作为媒介的艺术 亦或艺术的媒介——线上演播的艺术与媒介之辨》,专著《演播新论》列入剧院2023年出版计划。
戏曲演播的未来式——“梅兰芳大剧院演播剧场”启幕
(一)以剧目优势深耕演播剧场,持续生产丰富的演播内容
在《龙凤呈祥》演播的带动下,剧院已陆续推出了《锁麟囊》限时直播、《京剧练习生》《京剧演员的一天》等数字化演艺作品。
2023年,剧院将重点遴选经典剧目,如《杨门女将》《野猪林》《春草闯堂》《大闹天宫》《穆桂英挂帅》等登陆“梅兰芳大剧院演播剧场”。
积极推进“传统剧目影像焕新计划”,完成对珍贵剧目影像的修复工作,届时也将登陆演播剧场。
(二)依据“二十四节气”布局演播时间,围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制定传播策略
“梅兰芳大剧院演播剧场”将鲜明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从“二十四节气”中提取审美内涵,依古老中国的时间节律调动艺术表达形式,匹配推出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演播剧目。
重点在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打造“出圈”精品,充分调动戏曲艺术与中华传统节日的共同文化基因、共同审美情感,在联结传统与现代的演播形式中,展现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丰富线上观众审美体验。
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谈到,《龙凤呈祥》演播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于一身,连续三年探索升级,在为国家京剧院赢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同时,为创新拓展演播产业模式做出了积极贡献。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是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涌现文化创造新力量的重要形式,为舞台艺术的数字化变革提供了机制优势和发展动能。国家京剧院将积极投身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力度开发京剧数字化资源,加快建设传统戏曲数字化示范项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精神标识,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不竭源泉。
转自:中国艺术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