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依弘登台东京涩谷,京昆四出戏皆爆满
100年前,时年25岁的梅兰芳,带着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的抱负将第一次的海外演出地选在了日本,引发“万人空巷,争看梅郎”的轰动。正是从访问日本开始,梅兰芳将京剧昆曲艺术陆续带出国门,让京剧能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在世界舞台留下浓墨重彩。
如今,梅派青衣史依弘带着致敬前人之心,于8月13日、14日在东京涩谷果树剧场演出昆曲《游园惊梦》《贞娥刺虎》与京剧《贵妃醉酒》《百花赠剑》四出戏。两场演出开出的3200张票在演出前一周便已全部售出。演出现场,观众或着西装或穿和服,以盛装出席,演出中更是掌声不息。观演结束有日本观众感慨:“中国文人对艺术理解真好,从京剧艺术里我看到了哲学。”“《贵妃醉酒》有大雅大俗,光看手指的表现都觉得精彩绝伦,让人印象深刻。”
史依弘演出京剧《贵妃醉酒》现场。(演出方供图)
梅派艺术的魅力,给了挑战“演出真空期”的自信
别看演出现场气氛如此热烈,可在筹划之初中日主办方都有着不小的压力。在东京涩谷果树剧场好不容易找到两天空当,却正赶上日本最主要节日盂兰盆节假期,按照习俗,这一时期日本人都要回乡祭扫祖先,属于演出团体大多要回避的“演出真空期”。
对此,史依弘却有底气:“我在日本还是有一些戏迷的。”早在其戏校临毕业那一年,她就随学校赴日演出,一出《火凤凰》是压轴,她与当年的同学所到之处均掀起一阵京剧风暴。2002年,她在日本演出19场《白蛇传》,场场爆满,直至2006年,她又演出《杨门女将》《昭君出塞》等剧。其粉丝中不乏日本演艺界名人。而更硬的底气还是“我相信京剧艺术,相信梅派艺术的魅力”。让世界观众领略中国京剧的魅力,认识梅派艺术,梅兰芳选的第一站正是日本。当年,梅兰芳筹划日本演出,起初也是充满忐忑。尽管彼时他在国内舞台已是最有号召力的名角之一,可对于海外演出市场,一切还是未知数。他曾这样写道:“经费完全由我个人筹集的,当时剧团的规模比较小,开支比较紧,如果演出不能卖座,是要赔本的,因此,多少带有一些尝试性质。总而言之,第一次访日的目的,主要并不是从经济观点着眼的,这仅仅是我企图传播中国古典艺术的第一炮。”最终,梅兰芳的演出获得成功,在许多日本学者眼中,梅兰芳也成为东方美的代表。
名师坐镇温故知新,眼神脚步细细抠
演出前一周,3200张演出票全部售出,票房成绩让演职人员心定了,史依弘的心又提起来。既是纪念祖师爷,就要拿出梅派艺术最美的一面。所以8月初从北京演出《坐宫》归来,她又扎进了排练场,为日本演出的四出戏做最后一轮打磨,把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洵澎请来做最后的把关人。张洵澎是当代昆曲舞台上最有权威的“杜丽娘”,得“传字辈”老艺术家亲授,2012年史依弘“跨界”演出全本《牡丹亭》时,就是张洵澎为她悉心指导的。已经成名的艺术家,对于学会的戏码,还需要在一场演出前专门请老艺术家“抠戏”吗?张洵澎、史依弘二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就拿杜丽娘在春香提议去园子看看时表现的向往与踟蹰来说,史依弘就记住了张洵澎当年教的“不是迈出脚收回来,而是脚刚一踮起就收回来”。如果只是看当年的演出录像,脚下的这一点功夫很难被察觉,可就是这一点不一样,成就了演人物而非演程式的关键——杜丽娘是大家闺秀,即便内心对春色心向往之,但刚一兴奋就想起了父母的劝诫,不能轻易出门,而不是迈开腿了才想到收回来。而到了《寻梦》之时,才是情感一发不可收拾,没有犹豫直接迈向园子,细腻的表演对比体现着人物心理的变化。
张洵澎没有门户之见,为京剧演员进行这么细致的人物分析,或也来自于前辈对她毫无保留地传授。还记得1958年演出时有机会与梅兰芳同台,这位大师在后台的片刻,还在为孩子们传授杜丽娘的表演精髓。比如《皂罗袍》唱段有一句“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梅兰芳提醒,“杜丽娘的眼睛不能太有神,太有神就是春香,杜丽娘是要那种,含着,里面却有光。”尤其到了表现“雨丝风片”四字,眼神更要半含着,让观众感受到那种微风细雨的情景。张洵澎感慨,梅兰芳就将这种闺秀之态贯穿表演始终,“即便是生命进入倒数之际的1960年,拍摄电影《游园惊梦》,身体已经有些虚弱吃力,可他眼神里的戏仍在。”
相隔100年,台上,是史依弘与青年演员接续梅兰芳致力在世界各地推广京昆艺术的努力,而在幕后,是几代艺术家为京昆传承不断档、不走样的文脉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