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京剧院召开新编大型历史剧《大运河》专家研讨会
2019年8月13-14日,我院创排的新编大型历史剧《大运河》立上舞台,进行了汇报演出。8月15日,我院邀请省内外部分著名戏剧家、理论家召开了《大运河》专家研讨会。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薛若琳,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黄在敏,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李春喜,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也,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徐培成,《中国戏剧》编辑出版社主任封杰,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原)主任杨琨,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原)副院长高起光等专家。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有关负责同志、京剧《大运河》编剧刘桂成、导演周龙及部分主创人员、主要演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山东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省京剧院院长刘敏主持。
与会专家对《大运河》的创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们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无论从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山东省京剧院创排的京剧《大运河》是一出弘扬主旋律、充满正能量的戏,是很难得的一出好戏。徐培成专家认为,《大运河》展示的故事和主题,符合我们当下新的时代要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气质、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展示得十分清晰,跟当下的时代精神、人文精神、社会主流意识相契合。高起光专家认为,省京剧院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倾力打造大运河,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从艺术呈现上,专家们也给予了充分肯定。黄在敏专家认为,这个戏“很京剧”,不仅是唱念做打形式上的表现,而且骨子里、精神上是和传统京剧一脉相承的。徐培成专家认为,该剧舞台呈现上非常具有戏曲本体特色,是一出真正姓“京”的京剧,“文戏武唱”、“武戏文唱”,京剧独有的艺术之长都发挥得很好。赓续华专家认为,《大运河》行当齐全,阵容齐整,不仅有梅花奖得主刘建杰,还有一批新人崭露头角,舞台上很见光彩。
封杰专家认为,周龙导演导的是具有京剧本体色彩的戏,他设计的唱念做打,在很多演员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剧本》杂志副主编武丹丹提供了书面意见,她认为,山东近年的文艺作品,特别是舞台艺术有着一种大气、昂扬的发展态势。《大运河》剧目题材非常珍贵,既是山东的故事,也是国家的故事,虽然是写明朝重臣宋礼,但同时也关照了当下,给人予思考和启发。就舞台呈现而言,该剧回归戏曲本体,是京剧艺术的中规中矩的呈现,故事清楚,既是厚重的历史题材,又有着民间传奇的意趣。杨琨专家认为,《大运河》剧本写得结构非常巧妙,通过“寻找白鹰”这么一个事件把整个戏串联起来,特别是宋礼这个“笨人”,是一个特别好的人物设计。李春喜专家认为,这出戏的价值不仅仅是触摸了大运河,更是通过打通大运河的事件,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笨而执着、孝而忠悯”,“留虚名千载,不如留事功一件”,对“笨人”宋礼的发掘,恰好是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清名”传统的升华和超越,而这种升华和超越恰好可以扣响时代和当下观众的一种回响,也是这一人物的时代价值。
同时,与会专家也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艺术呈现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历史剧《大运河》进一步的加工提升,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对《大运河》向精品迈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