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梅兰芳·蓄须记》:一个年轻的“学霸”剧组
编者按 以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为主题的原创现代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将于10月18日在泰州首演,并于22日亮相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该剧由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出品,江苏省京剧院演出。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剧组,处处展露出学霸风采。建组第一天,上至主要人物“梅兰芳”,下到只有一两句台词的配角,凡是剧本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演员们都写了一份人物小传,用以揣摩塑造角色。我们整理了几篇供读者欣赏。
张 婷(省京张派青衣,剧中饰演梅夫人福芝芳) 新编京剧《蓄须记》讲述的是著名京剧大师、民族文化代表人物梅兰芳先生在日军侵华期间,拒绝为日军“中日共荣”假象粉饰太平而离开舞台、并蓄起胡须以表决心的故事。本人在剧中饰演梅先生的夫人福芝芳。她在丈夫离开舞台期间尽关爱、相扶持,坚守底线,展现了一位旧式女性的爱国爱家情怀以及不凡的民族气节。
剧中的福芝芳戏份不多,共有八次出场。基于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她的形象塑造应是外形温柔美丽,大方得体;内心坚韧执着,机敏果断。加之她在梅府管家,里里外外一把手,梅先生的演出事宜也由她操持,我想她还应具有大管家的能力和气魄。我设定她为“温柔得体的妻子与精明能干的掌事之和”这样的人物基调。
张智博(省京青年谭派老生,剧中饰演中岛丰也) 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家有他的祖国。中岛是本剧的男二号,日本歌舞伎世家,他的父亲在梅兰芳第一次访日演出时与梅结下艺术友谊,中岛少时也非常崇拜梅先生。成年之后,他受国家指派数次来到梅家邀约梅兰芳。
中岛的内心有以下几个层次:首先他是个日本人,对自己的国家要忠诚服从;第二,他自小就崇拜梅先生,因为崇拜所以想去保护梅先生;第三,中岛因为父亲和梅先生的“绵团”之交,他的立场存在着徘徊;第四,他对于自己既要在战乱时期保护梅先生又要服从安排完成国家使命的处境,很是矛盾。虽然中岛内心矛盾,但他仍有可能是个内心深处很干净、一心热爱艺术的日本人,所以最终才会被梅先生的人格和艺术所折服。因此我在表现中岛时,会尽量把他演成一个内心深处很干净的人,这样也更加能衬托出梅先生的非凡气度。
张少良(省京青年演员,剧中饰演中国银行董事冯耿光) 梅先生一生事业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结交了一批挚友。他得遇齐如山、王瑶卿、冯耿光三位伯乐。三人中,数冯耿光对其一生的事业影响最大。梅兰芳在14岁就认识了他,而冯结交梅兰芳,出于对京剧的爱好,也是对人才的爱惜,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出梅兰芳不同于一般梨园行出身的人的气质,因此他才会倾力扶助梅兰芳成为一个在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人。
冯耿光还一直参与到梅兰芳的表演、剧目、组班、赴日、赴美、移居上海、避祸香港等活动,梅在北京、上海的住处,也都是冯代为筹谋订购,冯宅也是另一个梅家。由此可见,冯对梅的仰慕和情义是无私的,而这也反映出梅先生人格的伟大之处。
韩沛东(省京青年花脸,剧中饰演日本报道部部长山本)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爆发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期间,日本对中国除了领土侵略,还不乏文化入侵。山本这个角色就是日本对中国民族文化入侵的例子,虽然在剧中出场次数不多,但这个人物却是推动全剧高潮蓄须明志的关键一环。
山本在上海邀请梅兰芳去电台做客,却并不告知其采访内容,如果梅兰芳去做节目,就代表他愿意向日本屈服。梅兰芳识破这些小伎俩后装病不出,惹恼了山本,不仅亲自带人去梅府探病,还使出其他诡计。既然梅兰芳不肯演出,那就让他来看日本人演出,明着是看演出,暗地里,山本下了一道死命令,让记者一定要把梅兰芳和中岛拍进同一张照片,好对外宣称,梅兰芳这么伟大的艺术家都要向大日本帝国屈服。这才引出了最后,梅兰芳蓄须明志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全剧最高潮,也是点题部分。剧中的山本,必须演出阴狠、狡诈、老奸巨猾的感觉。
范维娜(省京青年程派青衣,剧中饰演泰州市文化馆副馆长刘小雅) 我扮演的刘小雅这个角色是泰州市文化馆副馆长,共出现在全剧的序和尾声两处。历史上也有原型,1956年梅兰芳回泰州祭祖时,就是这位泰州市文化馆副馆长记录了当时盛况,她对梅兰芳的艺术造诣与为人品格充满了崇拜和崇敬之情,并深深为梅兰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所折服。刘小雅在全剧就是友谊的桥梁,如果说全剧基调是灰色、压抑的,那么刘小雅在尾声的出现就是拨开云雾的那团光。
陈丹娜(省京青年李派老旦,剧中饰演梅家佣人张妈) 作为梅家佣人的张妈,虽然是个小角色,但她恰恰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梅家家风。
从香江到上海,在民族危亡、家境式微的时候,张妈不离不弃,默默地照顾梅兰芳的夫人和孩子。张妈虽是一个小人物,但受梅兰芳人格魅力的影响,她表现出了荣辱与共的凛然正气和醇厚质朴、忠诚正义的家风。赵乾民(省京青年演员,梅兰芳B角) 单从蓄须记这个故事来看,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梅先生先是通过打了三针伤寒预防针装作高烧不退,以此谢绝日本人的邀请。最后,通过蓄须这一举动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拒绝日本人邀请。其实,梅兰芳的内心也曾有过矛盾。一方面,在日军重重的威胁进逼下,要坚持民族气节,绝迹舞台;另一方面,要一个正值壮年的艺术家离开舞台,是多么痛苦!然而,梅先生的伟大,恰恰在于他没有因为痛苦而放弃、让步。梅先生此举虽不是抗日战场上的直接斗争,却为当时全中国的艺人们做出表率,体现了其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