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丨谭孝曾《朱砂痣》赏析(七):见孩童之种种
韩廷凤再上场时,先是一叹。此一叹非同小可,与之前皆不相同,观剧者仔细聆听,可见“气力大于声”之特点,全然叹气,重在“气”字。此处力度处理要大一些,烘托气氛,皆因之前哀叹累积所致,故而更加意境深刻。
听闻吴相公转回程来,韩廷凤激动而起,这一表演,谭孝曾老师入木三分,如此处不显急促之态,难全人物形象。韩廷凤本是实诚之人,越发老实,越难隐心中之想。是上次,吴相公许诺时,虽与韩廷凤而言似乎客套之语,但却隐痛心中,唯盼望是真,不想今日吴相公再来拜访,虽不是韩廷凤未卜先知,可亦见其对此事挂于心怀,不曾放下。孝曾老师猛地起身,不等吴相公言罢,便匆匆喊出吴相公的名字,足见孝曾老师对韩廷凤怀揣梦想的盼望之态理解深刻,故而才有这般演绎。随后,韩廷凤问:“吴相公,你是几时回来的呀?”这一句之始,先调眼神。刘曾复老曾推荐梨园弟子习学《梨园原》一书,其中对用眼之要求做过详细叙述,孝曾老师于此处深谙此理,并迅附实践。孝曾老师先是瞪大眼睛,看着吴相公,其神态似小儿见玩具一般,殷切盼望之情不绝。随之,“吴相公”三字一出,便拉近距离,微微凑近,做躬身状,眼神与嘴型亦调整为月牙,可谓“眉开眼笑”,这便是韩廷凤本人之态,如在眼前一般,真实可爱。
韩廷凤问“几时回来”,吴相公回复说道:“刚刚回来”。魏振山先生在为笔者说戏时,对此处一个动作极为重视,怹曾说:“谭富英在演至此处时,听说‘将将回来’四个字,就得拿出员外爷的姿态来,不能失了身份,虽心急如焚,但是不能表现出来,还得稳着点,找个说话的由头,客套客套,所以,我那会儿每次看他演出,这里都会回头看一眼,这样,台下观众一看便知其意,这一点处理的妙。”
再观孝曾老师之演绎,规矩自然,先猛地回头,托手,随后眼向下看,思索,继而立即转身问答,连贯间毫无瑕疵,可见功力颇深。随后,韩廷凤问催讨账目事宜,后又祝福“恭贺发财”,可见身为员外,也算的是沟通高手,老谋深算,若真无购买子嗣之事,客套一番,亦不尴尬。因此,询问时,其语气要轻柔随意一些,因此,孝曾老师处理时,完全按照客套礼仪的沟通叙述,包括“请便”二字,亦是平平而出,淡淡而收。随后,吴相公带孩子进堂拜见,此处演法颇多,见孝曾老师又是一种理解,大为欢喜,同样故事,一般情结,内心不同,方是戏曲艺术之魅力所在。
魏振山先生为笔者说戏时,提到此处,认为有两种处理方法。
其一之演法,韩廷凤见孩童进堂,大为欢喜,眼神随孩童移动,可谓眼不睁眨的看着孩子,有上下打量及捋髯之动作,见孩童拜谒自己,起身,再坐下,伸手相搀,激动不已,话语淡淡而出,全身精力尽在孩童身上,略显出神之态。见孩童礼貌有加,更是转为亲切之态,幸福顿生,随后,转面问吴相公一切根由。
其二之演法,韩廷凤见孩童后,一惊,随之转为沉稳之态,等吴相公引导孩童拜谒时,才放轻声音,直接转面询问孩童根由,以确定自己理想之猜度,听吴相公说买来孩儿之时,方才情绪激动,晃身形,伸手做搀扶态,见孩童坐时,才上下打量,眉开眼笑。
今见孝曾老师之演绎,大有创新之感。首先,其不改传统,保持拜谒时起身之态,同时按照韩廷凤之身份重新组合,纵观之,亦更合理。
首先,孝曾老师从孩童进堂之始便起猜测,但目绝不视之,言曰:“故作镇定”,随后,吴相公引导拜谒时,才转面,起身,再坐下,与孩童之戏相配合,天衣无缝。见孩童施礼下拜,心中肯定,便对自己猜测事,十之八九,拿稳之后,才让其坐下,但依旧平稳之态,面不改色。随后见孩童礼仪规范,颇通长幼尊卑之理,大为心欢,这才改平淡情绪,转而激动,念道:“呃......好,好,好,坐下,坐下”,这样前后对比之演绎,更能烘托出韩廷凤的内心世界。这类微调,全系京剧人之舞台理解所致,理解力愈高,其创新度则愈盛,鉴赏度亦可谈。
故而,如京剧之创新皆从此启耳,天下戏曲何谈不兴盛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