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打造小学音乐网课 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云传承”
“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历史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音乐课程价值之一。那么,面对浩如烟海的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应该传承什么?又该怎样传承呢?”这是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学音乐教研员杨俐嘉老师的追问与思考。
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市中小学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在这个不一样的寒假与延期开学期间,杨老师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哪些居家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呢?
“对了!”,杨老师的脑海中渐渐浮现了一个主题,“京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京剧的传承是中国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北京曲艺是北京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和北京传统曲艺是作为中国人、北京人值得骄傲的和必须弘扬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为此,丰台小学音乐学科组建了以杨老师为首的八人音乐备课组,设计了包括京剧、北京曲艺特色、古诗词歌曲、中国民歌等内容的居家音乐学习内容,供学生在网络上学习观赏,帮助孩子们从小接触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喜爱传统文化,并自觉自愿地传播传统文化。
传承国粹京剧文化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丰台区作为京剧文化传承特色区,很多学校的教学干部、老师和学生都爱上了京剧,都在学习和弘扬着我们的国粹。那么,在中国众多的京剧剧目中,应该如何选择出适合孩子们学习和了解的剧目呢?备课组的老师们,循着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念与弘扬传统美德这条主线,在众多京剧剧目中,挑选出了《报灯名》这出剧目。
对于为什么选择这出戏,丰台一小的京剧教师宋颖说:“《报灯名》是传统京剧《打龙袍》中的一段经典京剧片段, 内容通俗、易懂,念白的语音、语调接近生活,运用数板的念白方式不仅有趣,还突出了京剧数板念白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读起来铿锵悦耳,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作为京剧教学的起始课程进行学习。同时,在“报灯名”的念白片段中共有十三个传统故事蕴含其中,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学到技能,还能了解丰富的历史故事,可以算是一节内容丰富且通俗易懂的京剧课。”
有了出色的选题,如何将剧目背后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传达给同学们,就成为了备课组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过,这难不倒赵登禹学校小学部的马莉老师,“在课程中,丰台小学音乐学科在《报灯名》的教学中设计了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知行当、读念白、学动作、画脸谱、穿戏服、讲故事”等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多角度地了解和体验京剧蕴涵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
杨老师说:“京剧集表演、行当、服饰以及脸谱等要素于一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的设计活动时可以很丰富。比如通过读念白,学生可以通过跟着老师一起读《报灯名》这段念白,理解京剧念白的语言节奏等特点;通过学动作,学生们可以体会灯官幽默风趣的人物形象特征;而体验画脸谱,学生们就可以体验京剧丑行的幽默风趣。在这一系列有趣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全方位地感受体验京剧文化的综合艺术特点,了解了京剧文化,从而开始喜欢京剧,产生探索京剧奥妙的愿望。”
课程深受师生欢迎
备课组利用假期时间反复备课和录制课例,并采用了适合老师们居家录制的录屏课方式,推送给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目前,已经完成录制的10节课例已经先后在歌华有线和央视频播放。
这些课例一经上线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被市教研推荐给北京市各区学习,很多外区乃至外省市的教师和学生都纷纷转发公众号学习,学生、老师甚至是家长都跟着一起学,有的一节课的点击学习人数达到了1.6万以上,目前按累计已达10万余人次。
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后,纷纷发给老师在家表演的《报灯名》念白,学生们复制或自制填写课后学习单发给老师。课程推送公众号显示,目前有6214名低年级学生跟着学习过这节课内容,还有家长留言“看了这节课才知道小学生这样学京剧的,很有趣,我也学了很多知识,很喜欢这样的小段子。京剧真是我们的国宝。”“老师教学方法很好,先介绍丑行特点,再通过听唱段认识文武丑,以游戏方式让学生认清文武丑。学念白的韵味,再学手脚动作,层层递进,有趣又扎实,寓教于乐。给我们普及了京剧知识,京剧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爱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