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的京剧团:它曾带来的光与影,照亮过攀枝花这座小城
谈起戏曲,其实我了解的并不多,总感觉这种艺术离我很远,像是远古记忆的东西。
小时候,我家后面就是攀枝花市京剧团,那时候和伙伴一起去玩儿,经常能听到前辈们在排练厅咿咿呀呀地唱着我听不懂的“艺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随外公去了京剧团的剧场,听了人生中第一场京剧。
浓墨的脸谱、华丽的衣裳,怎么看都是一种纯粹的美,从着装到发音,透露着的都是艺术美的气息。我对那些貌美的花旦有种又爱又敬畏的感觉。
古风浓郁到极致,舞台上那个美丽的女子,我虽然不知道她唱的是什么意思,但那高高低低的音调、回眸间的顾盼生情,婀娜的身姿,让我有种身在雾里看花的美感。
那场戏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她们的长相我已经完全记不得了,可那份柔中带刚的美却一直难忘。
在精神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攀枝花市于1975年11月正式迎来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精神食粮——京剧团。
1980年10月,市政府在东区巴斯箐为攀枝花市京剧团新建了练功房、办公楼和宿舍。
他们的到来,给原本人烟稀少的巴斯箐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此,人们只要一提巴斯箐,纷纷都会说:“巴斯箐那儿有一个京剧团,有名得很!”
为什么说京剧团的知名度很高呢?上了年纪的攀枝花人都知道,京剧团虽然不大,但却有288位专业演员!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为了梦想而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从雅安市京剧团、五七艺校以及天津等地来到了攀枝花这座小城。
(91届天津班入校合影)
攀枝花市京剧团落成后,到那儿去看一场大戏,成为许多攀枝花戏迷的梦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京剧团偶尔会做公演,只要有他们在的地方必定会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当时的人气和现在的“爱豆”相比完全不相上下。
1992年,由京剧团上演的《雪宝公主》一剧,在天津参加“全国京剧青年团汇演”中,一举获得八项大奖,为攀枝花市争得了荣誉,该剧也存储在了攀枝花历史的长河中。
《雪宝公主》剧照
2007年11月,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攀枝花京剧团、歌舞剧团、川剧团等市属专业剧团合并成了一个艺术剧院。
就这样,“攀枝花市京剧团”这块牌匾退出了攀枝花戏剧舞台。
儿时偷偷溜进后台看前辈们化妆、在京剧团篮球场看他们排练的一幕幕,如今却再也看不到了...
以前,京剧团练功房与众不同的建筑格外显眼,一眼望去颇有“戏楼子”的“味道”。
如今,练功房依然存在着,可这栋楼却变成了出租屋,早已没了以前的“戏曲”味儿...
当年排练场门外红色福联高挂,隔着门往里望经常能看到门内昏黄灯泡亮着...
现在排练场的门外,变成了大家堆置杂物的地方。
一代爱京剧的人老去,新一代懂京剧的年轻人却瘳瘳无几...
时光穿梭,光影定格,这一座精神宫殿的一砖一瓦,以及繁华如梦的光与影永远镌刻在了攀枝花人们的记忆中。
还没有在京剧团看过戏曲的朋友们也别遗憾,京剧团虽然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团体,但曾与老攀枝花人结下不解之缘的他们,会继续在攀枝花艺术剧院,为大家续写“国粹”的篇章。
本文编辑:酒窝粥
图片来源:京剧团蒋军老师、王捷老师;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