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 1962年出生于天津, 毕业于天津戏曲学校,是第一届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现任天津市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演员奖”、“梅兰芳金奖提名奖”、“上海白玉兰主角奖”。在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以新编历史剧《胭脂河》荣获“优秀演员奖”,以《楚宫恨》一剧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荣获“优秀表演奖”。2005年荣获美国林肯中心、美华艺术协会联合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其代表剧目有《伍子胥》、《杨家将》、《失·空·斩》、《击鼓骂曹》、《洪羊洞》、《法场换子》、《定军山》、《红鬃烈马》和《四郎探母》等。被业内专家、专业媒体及戏迷票友公认为京剧杨派艺术第三代正宗传人。
今年步入50岁的张克和他的扮相大不相同,在他身上一点也看不出“老”,头发乌黑、神采奕奕,言语间,有着属于天津男人的幽默与细腻。在张克看来,他的艺术道路与体育息息相关。
健身积累表演能量
农历年底将至,张克特别忙,刚刚录制完天津春晚和央视京剧晚会的他又忙于参加会议。即便如此,张克依旧充满活力,得知我们采访的话题与体育健身有关,他开门见山地介绍道:“我喜欢体育,也喜欢运动,这些都是受我父亲的影响。我13岁上艺校,在学校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打乒乓球。”他回忆道,“我家亲戚有乒乓球专业选手,我得到过他的指导”。就这样,张克的乒乓球拍一直没有放下,还成为圈内的“名将”,是天津青年京剧团乒乓球的冠军选手,他笑着说:“我还赢过李楠呢。”
对于健身和运动,除是爱好之外,张克称这是“有意识”的。他的生活十分规律,如果没有演出,晚饭后都要慢跑一小时,这样做是为了身体健康,也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从事京剧舞台表演,对体力的要求相当严格。张克说道:“京剧表演是体力与功力的结合,没有体力绝对不行。”去年,张克在《杨家将》中“一赶二”分饰杨继业和寇准,要演出两个“老生”的区别与魅力,没有体力的保证是不行的。京剧有“千金念白四两唱”的说法,在最后“夜审潘洪”一折中,一大段念白的表演是对张克功力的诠释。
其实京剧表演对体力的考验不仅是在舞台上,在台下也是如此。也是在去年,张克得到师傅谭元寿亲自指点《定军山》一戏,张克每天都要带着“靠把”练习,台步走得趾甲都被顶起来了,血流不止。执着的练习加上超高的悟性使他的演出大获成功。张克笑着说道:“有了好身体才能有一切。”
运动传送精神动力
几十年来,张克一直坚持锻炼,不仅是因为运动能够提升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体育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精神食粮。张克说道:“打球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好胜心、自信心。我们在面对观众的时候就需要自信,才能压得住场。”另外,张克还是个铁杆足球迷。“我以前常带着青年京剧团的同事们去民园给当时的天津三星队助威。当时我们把团里的16面大旗都带去了,卫视体育频道还给了我们很多摇旗呐喊的镜头。”电视台转播足球时,张克做过特约嘉宾,还在电台做过节目,都是关于足球与京剧艺术的话题。“我觉得足球和京剧一样,都是艺术。踢球不能靠蛮力,得走脑子。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梅西呢,看他踢球是一种享受,他已经把足球踢成了艺术。”热爱足球的张克还是中国足球几大事件的亲历者,“中国队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世界杯出线时,我在现场呢。”张克兴奋地说道。
体育提升艺术魅力
张克还有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刘翔和姚明。“姚明在美国人的世界里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这需要克服很多苦难,他的成就能够在中国的体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克说得很有激情,而在谈到刘翔时,更是感同身受:“北京奥运会时,刘翔在开赛前退场,我觉得很遗憾也很难过。但可以理解,因为田径运动员的脚就如同京剧演员的嗓子。”2009年,张克做过声带手术,那时的他,就像坚信刘翔一定能重返赛场一样地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再回舞台。“果然,你们看刘翔又能够在大赛上争金夺银,而我也又能唱了。”自信与自豪洋溢在张克的脸上。
张克说自己家里的电视只有三个台:体育频道、戏曲频道和新闻频道。看似枯燥,却带给他无限的欢乐。今年对张克来说,除了想现场观看伦敦奥运会以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搞30场中国京剧老生戏剧展演活动,这是他从1975年从艺至今所学成果的一个展示。张克说,自己的艺术之路是和体育同步进行的。这话不假,体育对张克来说已经不仅是一项业余爱好,而是艺术生活的重要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