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广东献艺
1928年的广州市,一个戏剧团体“戊辰同乐会”特邀梅兰芳来粤演出。据香港《华星报》4月22日放出的消息说:“广东人欲点缀升平,因有延请梅畹华(梅兰芳别字)南来演剧之举,先省后港。”并文中引述梅兰芳的讲话说:“梅对南方景物,常系衷曲,且以当时政局不宁,未得一履粤行为憾,每见粵人,辄絮诉萦念珠江之臆。”梅兰芳当时刚丧妻,强忍痛楚,办理了后事,于10月22日从天津乘日轮“神丸号”,经大连抵达上海,再乘船到香港,10月30日抵达广州。他的配角谭富英、武生金少山、武旦朱桂芳、小生姜妙香、花旦姚玉芙等120余人,陆续到达广州。
广东人难得看到京剧,但早闻梅兰芳大名。第一个在报纸上写文章向广东人介绍梅兰芳的,就是顺德名士罗瘿公。此人是清末翰林江孔殷的好友。江孔殷在广州市河南同德里建有“太史第”,是“戊辰同乐会”创始人之一,民国初年去北京认识了梅兰芳,这次邀梅访粤就是江孔殷建议的。
梅兰芳刚抵埗,江孔殷立即到他下榻的酒店,送上由其题诗、第八夫人湘纨的国画一幅,作为见面礼:《戊辰九秋,畹华应征来粵登坛。南北别已逾十稔,因以姬人湘纨旧作仿宋人芙蓉鸳鸯乙幅为赠,并系一绝以慰》:画中人是美人妆,写到芙蓉总断肠;珍重涉江人宛在,不妨左顾有鸳鸯。
广州人热烈欢迎梅兰芳一行,在他演出的海珠戏院前面马路搭起四座牌楼,其中海珠戏院门前的牌楼最为壮观,高八丈,两旁有亭台,嵌以梅兰芳的十二尺巨幅照片,挂上“欢迎梅兰芳莅粤”的美术字大标语,两旁又设有音乐亭,乐队整天反复演奏中西乐曲,一片喜庆热闹气氛。广州各报也连篇头版介绍这位京剧大师的风采。
演出起风波
梅兰芳于11月1日正式演出,海珠戏院1900个座位座无虚席。市党部因包场未行,以“梅一伶耳,有何价值博得如此欢迎”为由,下令把海珠戏院几座牌坊全部拆除。11月2日,《民国日报》更发表文章《给捧梅派当头一棒》。于是广州出现“捧梅”和“贬梅”两派之争,越演越烈。梅兰芳原计划在广州、香港各演12天,结果应观众要求,前后演出了40天,先后演出《奇双会》、《四郎探母》、《木兰从军》、《太真外传》、《杨贵妃马嵬坡自缢》、《仙山歌舞重见明皇》、《上元夫人》、《虹霓关》、《葬花》等多出首本戏。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大饱眼福耳福。有一位冯幼伟将军,每场必到,捧场最力。
江孔殷在看了梅兰芳演出《华清池》、《四郎探母》之后,分别赋诗抒发他的感受,《题梅畹华华清池 ·四郎探母双剧》:
旷世谁同调,三郎与四郎;不图衰志日,犹见内家装。端相何人似,征歌举国狂;固知天上曲,能有几霓裳。
为答谢江孔殷的鼎力支持,梅兰芳结束海珠戏院的演出后,专诚到江孔殷的私邸“太史第”造访,在那里住了几天,受到上宾接待。江孔殷命爱女畹征,画一幅梅兰图,然后他亲笔题诗,赠送给梅兰芳。诗云:
姓名呼出此花身,画里真真幻亦真;彩笔吾家女儿有,美人香草两传神。
梅兰芳在“太史第”的后花园“百二兰斋”为众人多次演出他的首本片断。江孔殷的十三子江枫———南海十三郎,抓紧时机,一边学习,一边向梅兰芳请教戏剧、戏曲知识;他后来能够成为粤剧编剧大师,与梅兰芳的悉心传艺有很大关系。江孔殷又写《调寄江南月赠畹华》,表达与梅兰芳的深厚情谊,词云:
凌波袜,心事微茫。一样秋风团扇曲,漫将投枕蔑思干,魂梦莫相忘。
当梅兰芳先别“太史第”时,江孔殷又写《畹华行矣续成二首志别》:其一:河山两戒一青衫,除汝何人可剧谈;曲罢绕梁音未绝,断肠何日又江南。
其二:旧事霓裳剧可哀,元端听曲为君来;南都自昔多歌舞,到处湖山莫嫩灰。
诤言赠广东粤剧界
自清末以来,广东粤剧一度式微,或陈词滥调,或格调低下,虽经潘达微、何剑士等有识之土力倡改良,未根本扭转。
梅兰芳来粤演出期间,抽空观看了一些粤剧表演,又跟江孔殷等人谈论粤剧。江孔殷平日也关心粤剧,心中有许多意见:“当今广州的粤剧界实在令人有声无词,近则竞向白话平喉,文武生、丑老旦无大区别,又一变而为有词无声,安得有心人起而纠正之!”演出有盈余
1928年12月中旬,江孔殷在“太史第”举行盛会饯别梅兰芳。粤剧界、文化界和许多社会名流都应邀出席。席间,江孔殷献上《兰斋饯别畹华》一首:
檀板凄清,曲中已是天涯远。无多无会又离尊,未醉心先乱。彩丹华灯易散,两相逢,江湖日晚,闻天上不同人间。何情笙管,传唱江南,香王不落香君怨;风流紫稼,想当年仿佛春明宴。一曲钧天梦断,恨匆匆人归阆苑。重来故国,台榭沧桑,霓裳听倦。
梅兰芳与众人告别,说不尽依依惜别之情。
据《华星报》报导:“此次梅郎南来粤港两地,卖座均甚盛……随梅由北京南来者,其总包银为三万八千元,完全由梅郎支配,其余在沪招集之班底,其包银约一万元,订约演足三十日,计粤港合计收入十七万余元,对此当然获利。”
(《黄金时代》2005年第4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