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现代京剧《战士》首演
15岁参加革命,历经46次战役战斗,26次立功受奖,其中特等功2次,一等功7次,曾荣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他,就是浙江省常山县95岁老党员胡兆富。
5月12日,大型现代京剧《战士》将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这名战功赫赫却隐功埋名数十载的“战士”故事将搬上舞台!
《战士》这台由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历时两年打造的大戏,先后入选了2020年浙江省舞台艺术创作重点扶持项目,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文化精品重点扶持项目,此次,是作为2021年浙江省庆祝“建党百年”重点献礼剧目隆重上演。5月12日当晚,剧中主人公、95岁的“战士”胡兆富也将来到现场观看演出,并上台和杭城观众见面。胡兆富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却一直甘于平凡,在平凡中奉献。1926年,胡兆富出生在山东,15岁参加革命,先后参加抗日游击战、鲁南战役、开封战役、洛阳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个重要战役,战功赫赫。战争结束之后,胡兆富转业,在浙江一家医院工作。上世纪60年代,面对席卷全国的血吸虫病大灾难,胡兆富主动申请去往重灾区常山县支援防疫,在医疗岗位默默奉献。他深藏功名六十余载,直到2019年7月,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信息核对时,才揭开了老人传奇的历史。
胡兆富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也深深地感动着《战士》的主创。“我从骨子里崇拜这个老战士,老英雄。”《战士》的编剧是国家一级编剧、原总政话剧团团长王宏,他坦言,在创作的过程中无数次心潮澎湃。“胡兆富老人是当今社会最稀缺、最真实的存在,他是我们的战友,我们的父亲,我们的脊梁。”
“这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共产党员,也是真正的战士!”《战士》的导演、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翁国生说,这部剧之所以“战士”命名,是因为胡兆富一辈子不计名利,始终以一名普通战士的身份,进行着人生的至高追求。无论是在战争岁月,还是在和平年代,他都是以普通战士的身份去面对,去战斗。“在这部戏中,这两个字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始终以战士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直面人生的挑战。”
在翁国生看来,《战士》不仅讲述的是胡兆富的故事,还传递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一辈子其实就是在做一件事情,这件事就是拯救生命。哪怕现在95岁高龄了,他依然在做这件事,可以说,他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无数次经历生死,所以,对生死,对名利,他比一般人有着更深刻的认知。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翁国生说,相信这个戏会引发观众的思考,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活着到底追求什么?对比胡兆富,相信观众会对自己人生有重新的认识。创作现实题材的戏,难;用传统的京剧排演现实题材的戏,更难;用京剧排演一部跨越不同年代的现实题材的戏,更是难上加难。从酝酿到首演,历时2年时间,导演过98部戏的翁国生感叹:“这个戏的创作难度是空前的,充满着各种挑战性!”
然而,正因为难,才使得主创们更加努力地去追寻突破。创作过程中,从编剧、导演到演员,从舞美灯光到服装,从舞蹈到音乐,每一位主创都全情投入,最终期望呈现出了一台高水准的舞台力作。对导演和编剧来说,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把胡兆富跌宕起伏的一生涵括进去。为此,翁国生与王宏反复地商讨,一起琢磨,最终构造出一个全新的演剧结构:采用闪回、穿越、不断切换的手法,在舞台上结构出了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也就说,让同一个人物的多个人生空间,同步展现在舞台平面上。于是,舞台上,人们可以看到青年胡兆富与老年胡兆富同时出现,同步演绎的画面。这样时空的设置和展现,在京剧舞台上还是首次。
舞美设计是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边文彤,尽管与翁国生合作多次,早已有了默契,但这次,设计稿却一次次被推翻。要呈现不断穿越、不断闪回的舞台效果,又要展现出空灵的充满诗意的唯美状态,舞美设计和导演不断碰撞甚至争吵,一次次重来,前后设计了5稿,终于得到了理想的舞台画面感觉。
服装设计是业界大咖蓝玲。蓝玲对这部戏格外用心,多次随主创团队到常山去采风。此次,她进行了大胆的突破。戏中,随着时空的位移,服装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调子:在闪回的场景里,服装是黑白灰的调子,让叙事的切换变得自然而然;解放战争年代,服装是泛黄的调子,有着浓浓的岁月感;而在当代,服装的色彩便鲜亮起来。不同的色彩色调,营造出恰当好处的年代感、穿越感、时空感和切换感。灯光设计胡耀辉,在做光的过程也经历了无数次的碰撞。在萧山剧院合成时,为了达到满意的灯光效果,他和导演翁国生连续熬了四个通宵。剧中浩瀚的战争场面、人生阶段的切换,以及二维、三维空间灯光的切割,都有着别具一格的灯光呈现。而剧中诸多丰富的多媒体投影画面设计和制作也融注了翁国生和设计者杨庆的极大心血,这次的舞台背景画面都巧妙的运用动态多媒体投影画面来展现,无论是惨烈的战争场面、凄苦的病疫环境、清丽的山东村落以及险峻的常山高山区域,都将运用剧中的舞台吊景、舞台无缝纱幕以及组合通道平台、多媒体动态投影,融合体现,立体呈现。这样的新颖舞台呈现手法,也给具有独特演剧结构的《战士》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舞台视觉感受。
唱腔设计邱小波和音乐设计王啸冰担任的职责也是剧中的重头,他们废寝忘食在各自的工作室里苦苦构想设计,及时和导演、演员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将剧中的唱腔、音乐一次次的修改打磨,希望准确的表达出剧旨中所要展现的意境和氛围。主题歌《战士扛枪走四海》在创作中,连续推翻重写了4、5次,作曲家不断的否定自己,努力寻找《战士》剧旨中的那种苍凉感、悲壮感和浩瀚感,直到导演和演员们听了满意为止。
《战士》因为是战争背景的戏,军人的气质、军人的气概尤其重要。省文旅厅刁玉泉副厅长亲自为剧组从南京请来了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的资深老编导周冬鸣,请他和舞蹈设计王永林一起,为《战士》一剧设计舞蹈场面和战斗的军事化动态造型。在周冬鸣老师的细心辅导下,一幕幕浴血鏖战的战争画面呈现出来,技导黄嵩和舞蹈助理楼妮、胡辉紧密配合着周冬鸣老师和编舞王永林,带领着京昆中心的武戏演员们,不厌其烦的磨炼剧中各种血战、奋战、鏖战的震撼舞蹈场面,为《战士》一剧的立体展现,付出了超常的心血和汗水。
这部戏的主演,特邀了国家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得主田磊。从16岁演到95岁,田磊从来没有驾驭过年龄跨度如此之大的角色,然而,他却将不同年龄段的胡兆富演绎得丝丝入扣。这得益于他扎实的表演基本功,同时也与他的用心准备密不可分。在常山的几次采风中,田磊认真倾听老英雄的故事,用心感受他的情感,仔细观察他的表情、步伐和体态,模仿他的习惯性动作,然后将这些都化入了舞台表演当中。剧中,田磊有大量的唱段,反二黄、高拨子、西皮摇板、流水快板,不同的唱段展现主人公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人生境遇中的不同心绪和情感,每一段都拿捏得很到位。不仅如此,他还有大量的动作戏,战场上炮火里的滚爬,山路上抢救孩子时的跌摔,每一个身段都包含着他个性化的思考。田磊文武兼备的表演,使得胡兆富这个人物更加丰满,也更加立体。
在整部戏的创排中,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的主创人员俱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齐心协力为创排这台建党百年献礼剧目贡献自己的力量。唱念指导王小军、锣鼓设计唐磊、京胡演奏李一玲、舞台监督刘旭东以及孙晓伟、李卓力、叶建民、章锡群、王银雷、王守和等创作人员们,跟随着总导演翁国生一天三班倒的“连轴转”,通宵达旦的制作、合成、彩排,终于将这台浙江本土的现实题材京剧如期搬上了杭城舞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部剧是浙江京昆人精心筹划的一次向党献礼,也是中共常山县委、常山县人民政府鼎力支持的一部舞台力作。
排练过程,全体演员都非常的投入,跌打滚翻,每天一身汗,有的演员即使受伤了,也轻伤不下火线。排练期间,剧组还借着结合这台戏的创演进行了党建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学英雄,学党史,从而更好地在舞台上塑造英雄。“大家只有一条心,就是把这部戏打造好,献上一份浙江京昆人对党的百年诞辰的贺礼。”浙京的王峰、黄金、钱少波、程佩洁、毛毅、楼妮、毛泠璎、安丽娜、马亮亮、马宁宁、尤志磊等一拨优秀青年演员,满怀激情的在剧中塑造出各自不同个性的人物和角色,他们手眼身法步敏捷,唱做念打翻俱全,《战士》可谓是满台的青春朝气,满台的阳刚激情,这些演员们全方位展现出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京剧新生代”的齐整阵容和表演实力。
这份“贺礼”的精心之处,还体现在它巧妙地融入了“浙京”擅长的武戏特色。众所周知,浙京是京剧“南派武戏”的扛旗者,这部戏中,精彩的武戏没让观众失望。“南派武戏”壮观的群体翻打,与现代舞蹈巧妙结合,融入到抗日游击战、孟良崮战役、济宁城战役、开封城战役等激烈的战争场面中,群舞、群翻、群打、群像,既塑造出一群英勇的战士形象,又增加了全剧的观赏性,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完整的“南派武戏”班底又将在《战士》的舞台上呈现出其独特的表演实力。
为了将这份“贺礼”打磨得更为精致,首演之前,《战士》一剧已经在全国、全省各地的基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试演。从今年3月全剧完成“基层巡演版”彩排起,这部戏先后在新疆的阿克苏地区和浙江省内的安吉、新昌、仙居、杭州等地基层演出了78场。所到之处,收获了众多基层观众的赞誉。在浙江安吉、仙居巡演时,几乎每场演完,观众都会久久不舍离去;5月8日在萧山剧院试演时,好多萧山观众感动得数次流下热泪,深深被胡兆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不屈的“战士”精神所震撼、所感动。与此同时,主创也多方面听取现场观众、剧场经理、业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在78场的实践演出中进行及时的打磨和修改。
5月12日晚,这份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精心准备的“贺礼”终于将揭开帷幕,正式呈现在杭城观众面前。此次首演后,该剧将赴衢州、常山、河南、江苏、新疆等地继续展开全国巡演,预计在6月中旬完成全国巡演满120场之际,在衢州常山(胡兆富老英雄的家乡)举行现代京剧《战士》超演百场庆典专场演出,向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隆重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