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大型京剧《战士》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首演。迄今为止,这部以浙江衢州市常山县96岁老党员、革命英雄胡兆富为原型的现代京剧作品,已在全国范围内巡演达百场以上。
真实,艺术的“纪实”与“典型”的“战士精神”。从16岁到90多岁高龄,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设时期和平年代,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山区农村的卫生所,“胡兆富”的一生时空跨度之大,经历之峥嵘与跌宕,可见一斑。如何将这70余年壮阔斑斓的人生搬上舞台?纵观京剧《战士》的舞台呈现,创作者显然找到了最好的原则,或曰切入口——纪实。
从主要情节来看,全剧以16岁的胡兆富为死在日本入侵者枪下的亲人报仇雪恨,投奔抗日游击队为起爆点。一心想拿枪上前线杀敌的青年胡兆富,却阴差阳错受命被安排为卫生员。从刚开始的不情不愿,到为了挽救战士的生命,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冒着枪林弹雨拼命救治伤员,青年胡兆富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在全国解放后,中年胡兆富放弃了可以享受的官位和待遇,自愿奔赴血吸虫病最严重的贫困山区去治病救人,忍着弹片伤痛忘我工作;在“文革”中,他扛住了“假党员”的沉重打击,拒绝以多枚共和国军功章来为自己洗白。90多岁高龄之际,老年胡兆富念念不忘,在他的坚持下,阖家扶老携幼,随他回到当年的战场,看望长眠在地下的战友们。在老人的丰富经历中,创作者显然走进了生活的最深处,在那些充满历史真实和生活细节的关键事件上下了“纪实”的苦功夫,用绝对符合生活逻辑的“现实主义”来接近观众、打动观众。
《战士》没有把人物重心全部放在战场上的英勇杀敌和残酷牺牲,而是分出笔墨,以老人和阖家亲人的情感牵系为线索,串联出一个“普通战士”的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剧目设计了胡兆富的爱人“老年萍儿”和其女儿“中年胡玲”的母女对话以及“老年萍儿”的深情回忆,串联起“过去时空——战争年代”、“近代时空——建设年代”和“当代时空——新时代”三重时空环境和三重叙事出发点的不断跳跃、穿越和互动,在胡兆富所经历的天地变幻、生活变迁、时代更替中,挖掘出一个“非典型”战士背后的“典型”战士精神——“革命不是一次冲锋,战士一辈子都要战斗”。这既是支撑主人公一生的精神逻辑,也是最为当下所传颂的“共和国战士精神”。
真情,在血肉中显温度、在喜忧中现精神。京剧《战士》在人物和整个主题的“情感支点”上,做了充分、合理的支撑。如开场主题曲《问我从哪里来》与老年胡兆富在河边“点名”的“唱段”形成互文,直奔全剧主线“战友情”的逻辑基础——“为你续生命,为你立丰碑。奋斗终生死无悔,不必问,我是谁”。无论哪个时空的胡兆富遇到何种磨难、做出何种选择,当他回顾起硝烟战火中失去的战友,“那些有功的人都死在战场上了,可我还活着,我活着就要替他们去战斗”,这成为最能为观众理解和共鸣的情感动因。
同时,创作者通过胡兆富与妻子萍儿的爱情、与女儿和孙辈的亲情,为《战士》的大时代硝烟豪情与凌云壮志,包裹上了温情而质朴的“鲜活”。从不愿接受“包办婚姻”的妻子,到说服妻子放弃大城市的安稳奔赴偏远农村疫区一线,到“文革”时与妻子的互相支撑,两人将彼此命运与家国相连。而在亲情一线上,女儿胡玲和孙辈的设置,则更倾向于从当代观众视角,平视这位默默无闻、隐功埋名的战斗英雄——可能有不理解“就是一根筋,现代社会哪还有他这种人”、可能有不认同“90岁还念叨奋斗终生,你说他是不是脑子有病?”甚至有孙辈对“军功章”的完全无视,但最终都回归到对亲情的皈依和对父辈英雄人生的崇敬。
所有的英雄事迹,都是为人所书写,既然是人,就应该有血有肉,有喜有忧,才能在细小中观格局,在温度中显精神。
真诚,寻找最合适的艺术语言。回到现代京剧《战士》艺术创作层面上,可以看出,在编导手法上,他在舞台上巧妙地运用“回忆倒叙”及“两维、三维空间平行穿越”的新颖戏剧结构和舞台表现手法,来全方位、立体型的描述“人民英雄”胡兆福充满革命激情的一生。这种设置,无疑奠定了全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审美基调与艺术品格。而剧中,每次时空交错的灵活变换,以及故事行进中心理定点的放大、外化与突现等,都可以说是在中国戏曲“虚拟性”、“假定性”和“写意性”的审美规范下进行的延展与尝试。
剧中,为完成多时空“三维空间”环境的营造、蒙太奇戏剧手法的处理、心理时空手段的运用、多层次舞台格局的设立等要求,创作者使用了基本追寻中国戏曲的意象化处理方式,运用舞美写实、写意手法双向交融的舞台表现手法,来进行舞台时空的划分和呈现。比如,运用平面的组合平台和立面的“高山山石”、画幕、无缝纱幕来进行不同的分割和组合,配合灯光,实现以上全部诉求。这样,既有效地衬托出戏曲表演中所擅长的“景随情移,景随人移”的舞台场景处理手法,也自由地完成现实时空与意象时空之间的瞬间切换和横向位移。
创排前主创团队曾多次奔赴常山,深入当地砚瓦村,重走山间嶙峋小道,寻访胡兆富在常山基层乡村行医的足迹,梳理老人一生的各类文件达10多万字。一位战功赫赫、却隐功埋名六十载的战士的真实人生故事,就在主创无限贴近“英雄精神”的真诚尝试中,被搬演上传统戏曲舞台,塑造出一位“非典型”战士的“典型”一生,让他宛若生活在观众身边最真实存在的那位亲人,获得滚烫的情感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