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小秋:尽己所能传承京剧艺术
迟小秋(1965年出生)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传人;19岁成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现任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党支部书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刻苦学艺成为“程派传人”
迟小秋原名迟淑新,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一个普通农家。她自幼能歌善舞,11岁考入阜新戏校,开始了学艺之路。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迟小秋深知艺术没有捷径可走。带着一股执拗的钻劲,她文戏武戏一起学,每天都比同学早起半个小时练功。
1981年,迟小秋以优异的成绩从戏校毕业,被分配到阜新市京剧团当演员。因个人条件出众,组织送她去上海,跟随程派嫡传弟子王吟秋学戏。
迟小秋珍惜组织上给予的机会,练功更加刻苦。每天凌晨4点半,她就到天台上背戏、吊嗓、听录音,刮风下雨也不休息。水袖、卧鱼等基本功她都至少练习了上万次。刻苦的训练为她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在身上留下了不少的病痛。
1983年,看到了迟小秋的天赋,更被她的勤奋所打动,王吟秋正式收迟小秋为徒。在恩师指导下,她的技艺有了长足进步。
1984年,19岁的迟小秋在北京演出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一举夺得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演员,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她优美的唱腔和身段也博得了戏曲界专家的赏识,被戏剧家翁偶虹先生誉为“程派标准传人”。倾囊传授国粹技艺
盛名之下,迟小秋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上世纪80年代末,影视文化冲击着传统京剧,很多同事、同学坚持不住,改行唱流行歌曲并四处走穴,迟小秋却坚守在阜新市京剧团。
2005年,为了推动京剧更好地发展,已过不惑之年的迟小秋毅然来到北京,加入了北京京剧院,竞聘上岗成为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在北京,迟小秋不忘党组织的培养,也牢记恩师的教诲,始终以“传帮带”的传承方式,培养新一代京剧演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倾囊传授。随着国家对京剧艺术的重视和支持,迟小秋欣喜地发现,近年来剧院里年轻观众越来越多了。
“为年轻人创造接触京剧的机会,就要用艺术精品让更多的观众和青年人走进剧场。”作为程派艺术传承人,迟小秋把向年轻人推广京剧看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2019年,她将传统京剧《锁麟囊》以及现代京剧《宋家姐妹》等10部代表作的唱段曲谱收录到专辑《程砚千秋》中,希望以现代音像制品的形式将传统国粹永久留存下来。
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迟小秋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女儿,已是京剧名家的她没有一点架子,始终保持着农家姑娘低调俭朴的作风。“我的父亲是一名村支部书记,他吃苦在前的做事风格,对我影响很大。这些年来我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和各界领导给予我的关怀和培养,我心中始终有一份责任感,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从1985年至今,迟小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已经36年了。她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除了传承和发扬传统剧目,这些年她还在艺术创作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创作了《宋家姐妹》《法官妈妈》等现代剧目,将程派艺术风格与宣传先辈英烈等事迹结合起来,以戏剧的形式,将爱国主义情怀传递给青年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