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一级演员,陕西省京剧院艺术总监,主工武生、老生,师从京剧名家林金培、何德亮、奚中路、黄世骧、苏德贵、童强、邱正坚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百名青年艺术家”、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代表作《挑滑车》《一箭仇》《艳阳楼》《钟馗嫁妹》《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千秋忠烈》等。
远远走来的张强,阳光帅气,雷厉干练,举手投足非常有范儿,让人不禁感叹:练过功的人就是不一样!张强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是西安豫剧团的鼓师,爷爷奶奶是豫剧演员,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对戏曲有着极高的悟性,小时候跟着父亲,常常泡在豫剧团里,8岁跟着老师“混”课堂,11岁正式学习戏曲。
出身豫剧世家,却学起了京剧,张强坦言这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学习京剧和父亲有着极大的关系,父亲是豫剧团的鼓师,特别喜欢京剧打击乐,他觉得京剧的打击乐非常讲究,所以当我学戏的时候,父亲说豫剧团先招人就学豫剧,京剧团先招人就学京剧。”就这样张强以扔硬币般的方式,选择了京剧。1991年,张强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京剧班,学习京剧表演艺术,主工武生、老生,师从京剧名家林金培、何德亮等。在校期间学习、演出了大量传统剧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1996年毕业后入职京剧院,恰遇全国各文艺院团的低谷期,有的甚至难以为继,陕西省京剧院也不例外。那时,演出任务很少,演员收入很低,不少京剧演员改行,张强也开始跑夜场、做嘉宾、拍电影,到处走穴。
走穴生活让张强觉得愧对父亲和师父们的期望,而自己学了一身功也在荒废,于是他下定决心重拾酷爱的京剧。随后张强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苦练,为了使自己所学的剧目有舞台实践机会,他背上行囊前往温州演出,温州没有剧场,戏班只能在寺院、祠堂里唱戏,那段时间非常艰苦,张强睡过长条凳、板床,屋子缺玻璃、少门,他就搭蚊帐挡风,但只要能演戏,他就觉得很开心。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张强在京剧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长为一名难得的优秀京剧艺术人才,也成为陕西省京剧院的精锐力量,先后演出了《八大锤》《挑滑车》《洗浮山》《小商河》《艳阳楼》《长坂坡•汉津口》《失•空•斩》《四郎探母》《红鬃烈马》《文昭关》《上天台》等传统剧目,还在本院创作的《铜牛记》《风雨老腔》《老倔头“斗酒”传奇》等剧目中担任主演。
有付出就有回报,随着张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名段欣赏》栏目录制和全国或省级文艺汇演、艺术节的演出,在熟悉他的观众中极富盛誉。 张强说:“如今我所取得成绩与院领导及背后默默付出的全体演职人员是分不开的,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及同事多年以来的支持与奉献。”
谈到目前京剧在陕西发展,张强用“举步维艰”四个字形容。“目前院里处在最低谷的状态,出现了断代,人才缺;没排练场,没剧场,硬件条件也缺,导致常年不演出,常年不发声。作为演员我心里特别难受,作为管理者我内心很忧虑。”
让张强倍感欣慰的是,目前陕西省京剧院倾力培养京剧学员班的学员,谈话过程中,张强三句离不开这些孩子们,只要聊到他们,他的眼里就有光。张强说:“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年我们的影子,我们曾经走了很多弯路,我希望他们的艺术之路是坦途,希望他们能够把京剧传承下去,接下来我也会把重心放在培养孩子们身上,我相信京剧会越来越好。”
张强录视频为陕西文艺加油!
节目结束之后,张强就匆匆离去,他说:“晚上还要给孩子们上课”。在张强身上我们看到艺术传承绽放着力量,期待他在京剧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