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革命的母亲”,牵动京剧《母亲》40年创作情
9日,作为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开幕演出,武汉京剧院携京剧《母亲》率先亮相。在“一剧一推介”——京剧《母亲》媒体见面会上,总导演黄定山,编剧赵瑞泰,武汉京剧院院长、主演刘子微,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主演蓝天等主创讲述了一段绵延近40年的创作情。正是这段“念念不忘”的红色情怀,让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在观众中收获“回响”。
摇摇篮的手,摇动了世界
早在1978年,剧作家赵瑞泰就与蔡和森、向警予的儿女相识。至今他仍记得,1984年6月20日,蔡和森之子蔡博来到武汉,“你应该写写我的奶奶”。两人彻夜长谈后,这位名叫葛健豪的小脚老太太就此留在了赵瑞泰心中。“她裹着一双小脚,几千年封建制度在她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但她硬是迈着这双小脚反封建,而且反得非常精彩。”
20年前,刘子微看到赵瑞泰编剧的话剧《母亲》,葛健豪休夫离家,携儿带女远赴法国,投身革命寻找光明,在子女牺牲后仍在深山中抚育革命后代的故事,让一度离开京剧舞台的刘子微动了心。“这个角色,我牵挂了20年。”
几年前,这位“传奇的母亲”又让总导演黄定山夜不能寐。创作过程中,京剧《母亲》剧组“下火车、上汽车,步行入山”,赴湖南采风。在葛健豪墓前,总导演黄定山暗暗想着:“她奇异的一生,独特的性格,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让人有责任用毕生的创作积淀去完成这部作品。”
用红色情怀创作红色题材
“我与蔡和森家族结缘40多年,一辈子大半的生命都与这一家有关。”在赵瑞泰眼中,缘分、情分已变为责任。为了创作这一家的故事,他翻阅了约千万字的资料,一次次深入他们的家乡。他说道:“我们写红色题材作品,就要有红色情怀,了解历史与人物,找到历史与今天的共鸣点,为了明天写昨天。”
这样的情怀延续到了《母亲》的创作中,刘子微回忆道:“排练的过程很痛苦,我一直怕自己撑不下来。”但排演的过程也很温暖,在剧组里,饰演蔡和森的蓝天称刘子微为“母亲”,组里上上下下也都叫她“妈妈”。演着演着,刘子微常常觉得自己就是那位母亲。“导演总让我控制情绪,但我在舞台上和蓝天一对眼神,就控制不住了。”
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观众自然地被引入戏中。在《母亲》一轮轮演出中,黄定山欣慰地发现:“那么多年轻人走进了《母亲》的剧场,观看京剧,观看红色戏剧,有人甚至看了六遍之多。”
守正创新,探索京剧现代性表达
在戏曲舞台上,“跷功”已经极为少见。但为了更好地呈现葛健豪“三寸金莲走世界”的故事,刘子微不仅全程“踩跷”演出,还踩着三寸的跷跳绳、跳康康舞。有传统的技艺,《母亲》更有现代性的表达,简洁而富有艺术感的舞美,交响乐团的伴奏,都尽显汉派京剧的独特魅力。
这样的特色,对演员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蓝天说道:“如何用四功五法来表现现代革命题材,把蔡和森演出来、唱出来,这让我压力很大。”刘子微也回忆道:“在排练过程中,导演黄定山帮我和蓝天改掉了很多习惯性的东西,让这个人物更加感人。”
其实,这是黄定山第一次执导京剧,但他却觉得:“一个戏剧家的幸福是做自己内心想做的题材和戏剧,《母亲》就是这样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