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到京剧的形成,前后经历约五十年的时间。
二、徽班进京,是为祝寿而来,开始只是在内廷供奉,很少与市场接触。道光七年才正式转为外班,与其它剧种有了广而频繁的交流。三、为了观众、为了市场,徽班的演出总是诸腔杂陈。昆曲、吹腔、罗罗腔、梆子腔都有,文、武戏兼有。
四、依观众的需要,徽班的表演形式逐惭定了下来,演唱的“西皮”“二黄”又兼收其他声腔之长,最终形成了“皮黄腔”,这就是京剧。
五、京剧诞生在一个诸腔杂陈,既相互争斗又相互渗透的特别环境中。京剧是其中的强者,又很幸运。
六、它强在有清醒的市场观,有明确的观众意识;它幸运就幸运在这一场诸腔相遇的混战中,战有对手、学有榜样,快速地完成了自我完善。融四海声腔为一体,成为南北皆宜、八方同纳的国剧。
戏曲腔调小知识
1、“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相邻地区,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二黄同西皮腔调并用,合称“皮黄”。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二黄又称“南路”。
2、“西皮”是在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西皮又称“北路”,同二黄称为“南路”相对。
3、皮黄合称“南北路”,皮黄中二黄腔凝重,西皮腔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