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点,《大唐贵妃》排练准时开始。偌大的排练厅里站满了人,盛唐气象首先就体现在人多。
今天虽然是周六,但对于京剧演员来说,演出是指挥棒,练功排练是日常,能聚在一块为了即将开幕的大戏而排练,让人开心又期待。上京一团、二团的同仁们在一起合作了多场,默契十足,心劲一处,所以看他们排练是一大享受。
随着高力士念“大唐天子,开元、天宝在位。登基以来,政通人和,疆域辽阔,民富国强”,准叔的李隆基开嗓“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唐”,那一缕唐风扑面而来!
开元盛世的唐天子在升平世界里感到何妨行乐、须趁韶华,这也是人之常情。
本已富有四海,独揽深宫草木齐芳,奈何又偏偏来了个不世出的倾国倾城杨玉环,丰神玉姿,知音难求,能令九五至尊念人间极乐,不羡仙乡!
贵妃容貌之美、风姿之绰、性情之婉,竟令君王深惜幸遇,也算是今古罕见。
距离上一次演出《大唐贵妃》已两年整。
前年11月,参与国际艺术节,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五场,近万人观赏,大戏自有庄重的仪式感,为这千古流传的帝妃奇情绝恋,一切的铺陈和努力都彰显着分量。
又到11月,四季又是一次轮转,人生却非草木一秋,功业或随雨打风吹去,而对情愫的忆念悠长恒久
朱伟刚导演:
这次基本按照上次大剧院的版本,做了点微调,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大剧院时我们全部用大乐队,这次在合唱部分用的录音,这就需要解决衔接问题。然后就是我们的女演员,原先有舞蹈演员,现在这些舞蹈都由我们京剧院的女演员承担,而且完成得很不错。我觉得蛮开心的!
马嵬坡有点改动,其他动得不大。大剧院是升降台,我们现在是大平台一层层推上去,操作起来不一样,需要17号走台的时候再细化,晚上再彩排,保证18号19号演出。目前我觉得不错,也归功于我们的几位技导,张艳秋、孙伟、杨一驹、胡丽莎,舞蹈基本就是张艳秋和胡丽莎设计的,我觉得院里应该给这几位奖励。依弘和李军本来就是老搭档,这次主要再琢磨一下整个唱当中他们哪一句是什么表情等一些细节。陈超老师:
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生动描绘了李杨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个题材在中国众多的艺术形式中便成为了永恒的话题。
在梅兰芳编演《太真外传》之前,京剧也有很多关于杨贵妃的戏,如《贵妃醉酒》《游月宫》《马嵬驿》,但都没有引起观众太大的共鸣。
直到1925年至1926年,梅兰芳将一部大规模的古装新戏、一至四本《太真外传》陆续搬上舞台,让李杨爱情题材在京剧艺术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太真外传》成为承华社历史上参演人员最多、舞美灯光最为繁复、特制服装道具成本最高、全四本演出时长超过八小时的煌煌巨制。每当一至四本连演,必引起轰动,甚至惹得媒体争相报道。但由于该戏体量过于庞大,演出次数不多。
为什么这个戏在当时这么受欢迎呢?
一、演员阵容强大,梅兰芳、王凤卿、侯喜瑞等一并参演,极一时之盛。
二、全新的舞美,大型的灯光、布景、砌末。
三、剧情。封建帝王的爱情或婚姻很少能有叫人羡慕的、动容的,而李杨的爱情故事的离奇、曲折、执着,都是帝妃恋爱史上罕见的。第一本“拈香奇遇、亭栏惊艳、迎妃进宫、禄山认舅、太真出浴”,第二本“太白醉写、两阁妒颦、朝阙献发、龙凤重圆、梦游月宫”,第三本“禄山求职、七巧盟誓、禄山逃走、翠盘艳舞”,第四本“御前面奏、李安会战、马嵬殒命、得胜回京、玉真相会”,把李杨从相识到“仙会”完整地讲述出来。
《大唐贵妃》基于《太真外传》这三点成功经验,继续创新探索,还加入了交响。更为可贵的是,《大唐贵妃》还在不断改进,几乎每场都会有所调整。期待此次新版《大唐贵妃》!
史姐姐在天津演出的时候,剧组已经在上海投入准备工作,煌煌巨制,演出不易,而今更是让人珍惜每一次演出大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