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女儿》剧照。
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于10月9日至28日在武汉市举行。本届戏剧节的31台剧目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新疆、贵州等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涵盖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等14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儿童剧。由贵州省戏剧家协会推荐申报的《锦绣女儿》作为我省唯一一部入选剧目参演,并获得本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名家聚集打磨精品
贵州京剧院原创大型时代京剧《锦绣女儿》主创团队聚集了众多省内外京剧名家,编剧由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曹海玲担纲,艺术总监、领衔主演为“政府最高奖——文华表演奖”及“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男主角由贵州京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冯冠博扮演;还特邀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著名戏曲电影电视导演杨瑞青担任该剧导演,河北京剧院一级作曲家王世明担任唱腔设计、作曲,金亮、倪放、陈晓东、蓝玲等多位国内名家参与创作。
《锦绣女儿》以讴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伟业,赞颂建党百年丰功伟绩为创作主题。主人公绣娘阿彩的主要原型人物,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石丽平。该剧历时三年多创作完成,期间主创人员数十次深入贵阳、铜仁、黔东南州等地的民族寨、工厂和博物馆等,深挖贵州民族故事。创排过程中得到了省、市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剧2020年10月成功首演后,于当年12月26日在央视“空中剧院”黄金时段播出,今年7月又参加了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首演一年来,近千万人通过线上线下观看了该剧,获得专家与观众的广泛好评。
贵州京剧引关注
10月26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一剧一推介”——京剧《锦绣女儿》媒体见面会在武汉剧院举行。导演杨瑞青、编剧曹海玲、主演冯冠博分别向参会媒体介绍了京剧《锦绣女儿》的创作情况,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多家媒体关注并报道。
“京剧《锦绣女儿》有两大亮点,一是贵州苗绣传承与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相融合,二是多项非遗形式的融合。”曹海玲介绍,该题材从2017年开始策划,最初的创作意图是着重描写苗绣技艺的传承,但随着采访的深入,她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苗绣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传承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创作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苗族绣娘石丽平的创业故事,这部剧所描写的正是以她为代表的苗族绣娘从技艺传承到脱贫致富再到产业振兴的生动故事,描写了苗族女性从自省到自信的成长过程。”曹海玲说。
“看到剧本后我很感动,这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时代,一定要把真实的人物和故事搬上舞台。”杨瑞青说,作为电视电影导演,京剧《锦绣女儿》是她的第一部舞台作品。她说,贵州脱贫攻坚中的鲜活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让她激动,在保证京剧表达的同时,主创团队丰富了故事的舞台表现,将苗族芦笙舞、原生态音乐等充分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台别具风情的现代京剧。“希望在传承京剧艺术、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讲好贵州故事,展示贵州风采和文化底蕴。”
冯冠博在剧中饰演的是“山子哥”。他说,这个人物主要表现的是对故土的爱和对主人公阿彩的爱,并在这两份爱中默默付出。“作为京剧《锦绣女儿》的一大亮点,整部剧融入了大量的苗族原生态音乐,使得舞台呈现更为丰富好看。”为戏剧节舞台添“锦绣”
《锦绣女儿》此次参演吸引了广大观众,演出票几天前就已售罄。
大幕拉开,舞台上独特的苗寨布景、融入了苗族山歌音调的京剧唱腔、主人公“阿彩”的靓丽出场,立刻将现场观众带入贵州大山,带入这个感人的故事中。“男人不颠连,女人不自怜,老人不空巢,孩子不孤单。你来绣,绣一幅万山红遍,他来绣,绣一个富足百年,守住苗乡,织锦绣,刺破贫寒,迎春天!”一曲曲精彩的唱段,表达出的顽强奋斗的贵州精神、大山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一次次响起。除了被故事感动,对于该剧的创新表现形式,观众也感到耳目一新、赞不绝口。
“《锦绣女儿》不仅让我们看到贵州京剧的独特风采,也感到了贵州苗绣、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感谢贵州京剧院带来这么好的一部戏。”武汉观众董德志说。
演出谢幕后,观众纷纷涌至台前,领衔主演侯丹梅、主演冯冠博在观众的热情邀请下返场加唱,观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久久不断。“这部剧自创排以来,我们一直在不断打磨,不断融入许多新元素。希望以最好的呈现来展示京剧的魅力,宣传贵州。”侯丹梅说。
“这部作品在表现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方面有它的独特性、有一定的突破,是很优秀的一部戏,为本届艺术节增色了!”中国剧协顾问、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