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京剧人
——专访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京剧梅派第三代传承人胡文阁
在中国文联十大召开以来的5年里,作为京剧梅派第三代传承人,胡文阁一方面不断精进对于梅派艺术的理解和实践,在舞台上承袭梅派艺术的风范。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让传统艺术走到老百姓身边、服务大众,传统艺术如何与时代相结合等重大命题。
中国艺术报:请您谈谈中国文联十大召开5年以来,您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突出感受是什么?
胡文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有幸参演了电影《决胜时刻》,饰演梅兰芳先生。剧中有个情节让我非常感动:毛主席亲自到后台接见了梅兰芳先生,这对一个艺人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在旧社会,唱戏是受人轻视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我们才成为光荣的文艺工作者、人民的艺术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给予我极大的鼓舞。我们所从事的传统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我们首先要立足于把前辈留下的灿烂文化老老实实地继承、认认真真地对待,同时要把戏曲艺术与时代相结合,服务大众。胡文阁:2019年,我领衔主演的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复排首演。这是我的恩师梅葆玖先生用他一生心血复排的作品。它结合了梅兰芳先生的《太真外传》和《贵妃醉酒》原有唱段和故事,又结合了现代交响乐的形式,体现了梅兰芳先生“移步不换形”的理念。由于《大唐贵妃》既结合了传统表演,又融入现代理念,使得今天的观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值得骄傲的是,《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梨花颂》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京剧人一段“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佳话。《梨花颂》是梅葆玖先生奉献给观众一份最好的“梅派礼物”,他用另外一种方式完成了梅兰芳先生的心愿。我作为梅派弟子,能够主演《大唐贵妃》并传唱这首《梨花颂》,也完成了恩师梅葆玖先生的一个夙愿。
中国艺术报:过去的5年里,您在“戏曲进校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此过程中您有哪些收获?
胡文阁:这5年里,我随中国文联走基层,到偏远山区为当地的孩子们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表演和讲座。能让当地的孩子了解国粹京剧,是我作为一名京剧人值得骄傲的事情。今年5月,我随中国文联走进云南石林的一所少数民族学校,为当地2000多名孩子讲解、示范、表演京剧。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并积极提问,我一一作了回答。讲座结束后,让我非常意外的是有很多孩子特意追到门口和我告别,让我非常感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是不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而是缺少这样的机会。所以,非常感谢中国文联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可以走近边远山区的孩子们,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因为那是我们的根。
中国艺术报:作为京剧梅派第三代传承人,请您谈谈对于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胡文阁:我们经常感叹,梅兰芳先生在艺术上达到了一种难以超越的“化”的境界。“化”到什么样程度呢?我们看留下来的影像资料,尤其梅兰芳先生演的一些传说中的仙女,比如洛神、天女、嫦娥的时候,会感到无限的美、无限的向往。他的艺术就像一幅中国画,有一种写意的美、一种可以去无限放大想象的美。再比如看梅葆玖先生的表演,我会感觉到他在舞台上清新脱俗。虽然当时已经70多岁了,但他演西施、洛神、杨玉环等人物时传达出的那种神秘、高雅的艺术体现,是我们这一代演员要不断再学习的。
演员的本职工作就是好好地表演,踏踏实实地完成舞台上每一个要完成的动作,全身心地诠释自己的艺术人生。作为梅派第三代传承人,不仅要把传统的梅派艺术老老实实地继承下来,更要学习梅兰芳先生对艺术的与时俱进,来完成我们今天所要完成的任务——走到老百姓身边,弘扬主旋律,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喜闻乐见的节目。我想这是我在这5年之中要好好总结的,也是未来要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