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每天最大的娱乐就是放学后去爷爷家听收音机,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大些才知道那是国粹“京剧”。
后来,在电视上看《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苏三起解》《武家坡》《王宝钏》等等,不自觉被京剧那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从昆曲和京腔衍变而来,有着一定历史。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典故、传奇故事、公案、小说、神话等。京剧是门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唱腔和动作来演绎故事、刻画人物,体现“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情感,角色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晚清至建国初期,是京剧的鼎盛时期,看京戏的人特别多,尤其是达官显贵。那时,电视还没进入中国,电影有但很少,听戏成了人们最大享受,而京剧唱腔抑扬顿挫,服饰造型独特,表演形象生动,无论是声音、外表、动作,都颇受人们喜爱。
那些经典的唱段,吸引我反复倾听,听到极致时,禁不住跟着哼哼几声,甚至翘起莲花指做起动作。马连良的《空城计》,他精巧细腻、苍凉高亢的唱腔,总让我想起冬天午后的暖阳;梅兰芳的《天女散花》,他美轮美奂的舞姿,素衣飘飞的水袖,似乎能够引人步入美丽的殿堂。
聆听京剧,我喜欢小旦的高亢明丽,喜欢老生的沧桑悠远,喜欢花脸的刚劲粗犷。观赏京剧,我喜欢那优美的唱词、文雅的动作,我喜欢舞步如飞的圆场,喜欢眼花缭乱的武打,喜欢个性鲜明的脸谱,喜欢色彩斑斓的行头……
这段时间,我着了魔似的喜欢《锁麟囊》,进而喜欢了程砚秋,喜欢了程派。那几个著名的唱段,我找来下载,一遍遍地听,怎么听也不厌烦。听着《锁麟囊.春秋亭》,感受着那韵律之美,忘却尘世之烦恼。
《锁麟囊》的各家中,我最喜欢李世济老太太那几嗓子了。声音细细的,尖尖的,每句最后,总有个拐弯儿,那拐弯儿,真是妙不可言啊。我总觉得,像极了猫的喵喵声。那声音是飘的,飘在空气里,纤丝一般,入耳,慢慢地在你身体里荡开,进入心,进入肺,进入血液,进入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
在婉转动人声情并茂的唱腔中,感受那位任性却善良的富家小姐,在富贵无常的人世间因仗义助人又获人救助的感人故事。体味不尽那种淡淡的惆怅,入心的温暖。戏文中妙词佳句比比皆是,真是字字珠玑,闪烁着光华,饱含着温暖。
这个故事的背景虽然是古代,但其传达的济世情怀和人生哲理完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符合现代观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
尤喜欢“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怜贫济困是人道,哪有个袖手旁观在壁上瞧……我正富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小小囊儿何足道,救她饥渴胜琼瑶……”
这段唱词唱出了湘灵虽身处富贵,但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悲悯,同时她怜危济困,同时没有丝毫施舍的傲慢,不让受惠者有人格上的低下感。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不绝如缕的幽怨,哀而不伤,感怀而又绵长的声情并茂的唱腔,配以特有的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功夫,细腻而富有层次地刻画出人物情绪的变化。这段唱幽咽婉转,把薛湘灵遭遇人生变故后的五味杂陈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
阳光透过窗子,洒满阳台。坐在小凳子上,闭着眼,一边听“”“猫声”喵喵,一边唇角上扬着。“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渗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角落里,空气中,飘着熟悉的旋律。不觉如饮了一杯醇酒。坐在角落,听段《锁麟囊》。这样的生活,我觉得,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