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
戏曲需要更多的演出舞台
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如何引领大众走进剧场?如何为剧场艺术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为剧场艺术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建议》,得到文化和旅游部办复。今年两会,她将持续关注戏剧艺术的发展——
我的一线观察与思考:传统戏曲亟待政策支持剧场艺术,特别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曲,在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政府关心,需要政策扶持,以支撑剧场艺术发展。我在剧团一线的工作中持续关注剧场艺术生态相关数据,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场演出要花费场租十几万元,几十名演职人员的吃住行、四五辆卡车的交通运输,加上演出劳务,算起来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因为物价攀升,演出成本增长,会造成票房和支出不成正比,形成“倒挂”。我们的演出成本太高,我想其他剧院也一定有类似的难处。
当下,身处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涌现出诸多新媒体传播渠道,各种“云演出”“云剧场”等新型业态风生水起,但与走进正规剧场欣赏艺术的体验是千差万别的。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固然重要,但代替不了剧场本身的业态。剧场艺术有其自身内在发展规律,人潮蜂拥而至追逐热度,有时会让人忘记艺术的初心,影响戏曲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为剧场艺术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应提上日程。
2021年两会期间,我提出了《为剧场艺术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建议》,建议政府在开展“送戏进校园”“送戏进社区”“送戏下乡”等项目的同时,增加“学生进剧院”“惠民演出季”演出场次,倡导学生和公众每年进一次剧场;从政府层面上明确宣传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大家走进剧场,树立文化消费的观念,逐步形成常进剧场的习惯;建议政府制定专项政策,加大对剧场、院团的支持力度;加强艺术家名人效应和精品剧目的品牌效应,加大对精品剧目创作、演出的扶持力度。文化和旅游部办复:努力帮助我们走进人民,走进市场
《为剧场艺术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建议》提出后,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打电话联系到我,告知了对建议的办复:做好顶层设计,为剧场艺术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聚焦艺术创作,搭建剧场演出展示平台;推广试点经验,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拓展传播渠道,以线上演出带动线下观演。
文化和旅游部联合相关部委研究并印发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结合工作实际,细化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要求,明确提出了“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生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一场戏曲演出”目标任务。
从收到的答复文件中,我能够看到文化和旅游部对工作的推进。文化和旅游部这些年持续不断努力,对传统文化进行支持,在政策上进行补充调整。政策支持等各方面都非常好,各地方也确实在执行。文化和旅游部在戏剧生态的营造上,积极努力地帮助我们汲取文化,走进人民,走进市场。
我将持续关注:黄梅戏的传承、普及、发展
身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深知在本职工作上一定要尽心,要推动黄梅戏的传承与创新。2021年,结合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项目,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了大型红色主题黄梅戏《不朽的骄杨》。2022年6月1日起,《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将正式施行,黄梅戏通过法律途径得到了保护,我们身处其中,参与见证,这是多年来期待的结果。
黄梅戏持续健康发展要依赖戏剧人才的传承。2005年,安庆市在安庆黄梅戏二团(原“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由我担任院长。我接手的时候,剧院已经濒临倒闭。通过这十几年发展和政府的持续关注,近年来,戏曲行业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我们剧院也已经进入了健康的良性发展阶段,内生动力在逐步加强,但依然需要政策持之以恒地支持。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极其注重剧院自身文化生态的表达,在培养年轻人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培养人才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慢慢积累,需要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去做。2010年,剧院招进了几十个年轻人,随后开始了对他们的培养。剧院创办再芬黄梅公馆,为年轻演员搭建演出锻炼平台;请来很多老师手把手教学,带领年轻演员成长;主动把舞台让出来,让年轻人站上去,让他们在舞台上历练,形成全剧院集体传承的状态。我们不仅培养前面舞台上的演员,还要培养后面的创作人员,如导演、编剧、作曲、灯光设计、舞美设计、服装设计、化装设计等。2020年,剧院与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开启了艺术教育的校企紧密合作的先例,推动建设安徽省首个文科戏曲实验室。将实践融入教学,艺术与学术互为双翼。
今年的全国两会,我会关注戏曲的发展与民生问题,为此建言献策。对于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不能视而不见。对戏曲的发展,我有切身、直观的感受,我特别希望我们的戏曲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戏曲需要更多的演出舞台,剧场艺术繁荣,我们国家公众的艺术审美水准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