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重温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精神,2022年4月29日,由梅兰芳纪念馆与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暨十佳论文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刘祯、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周育德、武汉大学教授郑传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施旭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曙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近100多位青年学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会议由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郝永安主持。
开幕式上,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当年梅兰芳谈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收获的珍贵讲话视频。刘祯馆长在致辞中表示,“梅兰芳青年论坛”作为青年学者研究梅兰芳、交流京剧艺术的平台,鼓励年轻学者们参与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见证青年力量的成长。
本届研讨会与此前多有不同,一是纪念《讲话》意义重大,今年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讲话》确立了文艺创作方向,具有重要影响;而梅兰芳通过学习《讲话》内容,他的世界观、艺术观发生巨大改变,是其成为人民艺术家的重要节点。二是今年同样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在一年一度的精心举办中,已逐渐形成京剧和戏曲研究的学术品牌,壮大了梅兰芳研究的队伍,对提携青年学者有重要意义;三则本次论坛涌现出多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立意新颖,视角独特,考证见功,体现了青年研究队伍的良好素养。
开幕式上举行了颁奖仪式,由论文评审专家、馆领导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中国戏曲学院讲师任婷婷作为获奖青年学者代表发言表示,她已连续多年参加“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特别感谢梅兰芳纪念馆提供这个学术平台,能让戏曲研究领域的青年人在这里畅所欲言,与资深望重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王亚非(安阳师范学院讲师):
《“国剧”与“国乐”——浅谈梅兰芳与刘天华基于<梅兰芳歌曲谱>的合作》
《“梅党”张厚载的评梅笔记》
刘阳河(哈佛大学访问研究员):
《从“国花”到“国瑞”:梅兰芳的国族形象建构》
刘静垚(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焦振文(河北农业大学讲师):
《萃取提纯与精致化——梅兰芳对梆子戏的艺术贡献》
郑爽(上海戏剧学院讲师):
《画中求戏、舞中生相——谈梅兰芳<天女散花·云路>的创造与演进》
刘璐(中国戏曲学院讲师):
《论梅派代表剧目<廉锦枫>在戏曲表演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张聪(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梅兰芳答萧伯纳”引发的锣鼓讨论》
曹菲璐(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杨嘉祺(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梅兰芳<抗金兵>舞台演出考述》
接下来的研讨会中,周育德、郑传寅、施旭升、谷曙光、刘祯几位专家教授对梅兰芳及其表演艺术体系的研究方法与途径、传播与影响进行了专题报告。随后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安阳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5位获奖者与提名者发表论文,分别从梅兰芳生平考证、表演理论、文化交流等方面深入探讨梅兰芳及其艺术,并由几位专家针对不同的问题各自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周育德教授评价此次获奖文章多属于“工笔”和“特写”——选小题、深挖掘、见纵深。武汉大学教授郑传寅认为:“本届论文以专题性研究见长,切口不大,但视野开阔,理论准备充足、分析比较深入。每位学者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了重复性阐述,对梅兰芳及戏曲研究具有强有力的推进。”刘祯研究员认为一些青年演员、表演教师的参与,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为梅派艺术的传承教学提供源源动力。参与研讨的青年学者不仅文章写的有质量,演讲口才也十分精彩,展示了年轻一代学者的素质与水平。施旭升教授认为,从本次论坛可以看到梅兰芳及其艺术的学术研究后劲很足,传承大有希望。谷曙光教授阐释其“梨园文献”概念,认为“做学术不可有畏难情绪,要在最重要人物、经典艺术研究方面有重要突破,才能代表研究成果有重大推进。”
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记者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关注,将对此次活动作持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