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化发展方兴未艾,文化产业也迎来难得的新机遇。“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都是顺应近年来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强劲发展趋势所做的现实规划。
2022年春节期间,国家京剧院京剧《龙凤呈祥》视频再次亮相“云端”,此次演播项目是在总结2021演播实践基础上的一次再优化、再提升。本次线上演播在2021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微纪录片、综艺导赏节目、VR体验节目等四大板块内容。演播内容不仅是《龙凤呈祥》剧目本身,也是依托形式多样的内容矩阵,将《龙凤呈祥》这一艺术精品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技术上,京剧艺术积极拥抱5G等新技术,国家京剧院推出了京剧数智人,同时,通过VR、AR等数字技术,连通线下体验场景。“演播不是简单地将线下演出搬到线上,而是将演出进行延展,未来的演艺形式必定会打破线上、线下的区隔。”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说,传统剧目是其优势资源,剧院通过“名家传戏”等工程,推动传统剧目的继承发展,在线下布局了传统剧目演出季,2021年的“秋之韵”演出季就是传统戏专场,反响热烈。此次选择以传统大戏《龙凤呈祥》开启演播时代,也是因为传统戏的传承需要融入互联网时代,传统戏也需要从数字技术的传播优势中获益。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段鹏表示,360度无死角观看线上演播可以让观众得到更好的服务,这也是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文化艺术的更多需求。
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主任宋震看来,线上线下双演融合可以分为创作、排演、传播、呈现、评价5方面。目前的线上演播提供的是普及服务,未来可以提供更加多元、专业和细分化的服务,让网友获得更专业的知识。线上演播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双演融合有望成为学习京剧的范本,按照一个知识图谱的系统操作。“双演融合创新还要拓宽新的消费增长点和消费场景。例如,《龙凤呈祥》中孙尚香的戏服很漂亮,将京剧服装的图案扎样稍微设计改动,用在时下流行的汉服上,一定非常受欢迎。”宋震表示。
双演融合是个平行系统,线上线下如何交互很重要,情景式工作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观众点击网上的链接就能预约现场的某个片段,或者开放排练工作坊,邀请观众参与排练。
“先从排练工作坊做起,再看演出,相信会吸引一大批年轻人。”宋震进一步出谋划策,要把线上的观众引流到化装和摄影的消费上,充分发挥传统艺术的各种优势,如穿戏服、拍艺术照等,这个市场空间更广阔。尤其要尊重“Z世代”中的女性群体,化妆、服装、艺术照都是以中青年女性为主,这是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要始终将年轻人放在“C位”,让年轻人觉得看演播是在接触一个新事物,而不是拿手机看戏,这样才能形成线上线下的虚实交互。传统文化需要涵养受众,而受众里的一部分最终会转化为专业受众,成为实现传统文化赓续的接力者。
除了国家京剧院,其他国家艺术院团都在双演融合的路上尝试创新,并取得了不同成果。2019年以来,国家大剧院大力推动“艺术+科技”融合,成为国内外艺术机构数字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者和引领示范者:率先在全球艺术机构实现5G全覆盖,拍摄制作全球首部8K全景声歌剧电影,先后成功举办全球首次舞台艺术“4K+5G”“8K+5G”直播,建成上线“台湖舞美数字平台”,举办“数字化与舞台艺术”为主题的国际舞美论坛。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表示,今年剧院将运用线上线下双轨运营的演出新模式,继续做好各类主题艺术节板块演出及系列普及活动策划。
目前,中国国家话剧院正在积极与各方科技人才合作,将打造一个更新的数字剧场,让观众通过欣赏线下、线上演出获得双重享受。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认为,戏剧人需要在守护戏剧初心的基础上尝试对戏剧进行迭代升级,使戏剧尽力实现弯道超车或者说换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