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伴奏 免费授艺
六旬老人王宝忠的京胡人生
“拉京胡要先学拉空弦,再练曲牌,最后才能成曲。”这是泊头市66岁的王宝忠在教人们拉京胡时,常叮嘱的话。他痴迷拉京胡已有50多年了,京胡成了他的交际工具,无论走到哪里,拉京胡总能让他很快融进圈子。同时,他还把拉京胡的技艺免费教给人们,让更多人对京剧感兴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爱上了京胡
王宝忠学拉京胡,还是在1969年刚上初一时。班里年底要表演京剧《红灯记》,王宝忠虽然好唱,但登台就怯场。于是,老师给他安排了伴奏的活儿——拉京胡。
京胡通体都是用竹子做的,王宝忠第一次接触它,拉响也费了老大劲。“别看京胡只有两根弦,弦紧、皮硬、筒体小,拉响就很费劲,弓毛对弦的摩擦力要足够大,才能拉出响声。”王宝忠说,拉京胡要做不到声音饱满、瓷实、通透,那吱吱喇喇的响声就是噪音,越响越要人命。当时,社会上唱京剧的氛围很浓,学校也深受感染。有的高年级学生唱京剧、玩乐器,比老师都强。自从王宝忠接了拉京胡的活儿后,音乐老师教不了他,就让他去找高年级的学生学。“有位上初三的学长京胡拉得好,我就去找他学,老师还催促我说:‘赶紧学啊,不然他毕业了,可就没人教了’。”王宝忠说。
王宝忠练京胡十分卖力,有时放了学都不回家,待在学校里练。经过近一年的苦练,年底的京剧演出,他的伴奏不仅没拖后腿,还出了彩。王宝忠对拉京胡上了瘾。
“京胡还成了我的交际工具,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它帮我打开了交际圈,让我能很快融入陌生的环境里。”王宝忠说。
高中毕业后,王宝忠到泊头市齐桥镇大鲁道村插队。初到农村,他对周边的环境很陌生,工作之余他就拉拉京胡。没想到,他拉京胡被有心村民听到,主动找到他。原来,村里有个村民自发组织了京剧团,村民们闲暇时喜欢聚在一起唱京剧,虽然唱的人多,但操乐器的少。于是,王宝忠就自告奋勇担起了伴奏的任务。
京胡一下子就拉近了王宝忠与村民的关系。大家组织个票友会,王宝忠成了必不可少的人物。他和村民们一起唱京剧、谈论戏曲,自己的工作也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
1978年,王宝忠被选调到泊头火车站工作。到单位之前,同事们打听到他拉京胡好,一进单位就邀请他加入单位组织的京剧团。京剧团里有乐器三大件:京胡、二胡和月琴,拉京胡难度最大,剧团里之前没人拉这乐器,他来了刚好补上了这个缺儿。同事们都说:“宝忠来了,咱们终于可以不用找外援了。”免费教京胡传授技艺
无论是在村里,还是在城里,有爱好京胡的人来找王宝忠学艺,他都会耐心指导。“插队那会儿,村里会拉京胡的人,还是当年我教的呢。”王宝忠自豪地说,他在县城参加京剧团那会儿,也勾起了不少同事学京胡的心,在演唱京剧之余,王宝忠还成了教授京胡的师傅。
有的票友刚开始学拉京胡,找到王宝忠家里请教。一到周末,王宝忠家里的京胡声就没停过。
2016年,王宝忠退休。退休之后的他也没闲着,还受邀成了当地学校的常客。
前两年,泊头市张庄子中学开设了戏曲班,专门邀请社会上的戏剧团来指导学生表演京剧。王宝忠也被邀请过来,孩子们喜欢看他拉京胡,有时忍不住还要拉几下。见有孩子对京胡感兴趣,王宝忠就专门拿出每周二、四、六、日的时间,免费教孩子们拉京胡。
王宝忠教孩子们拉京胡很上心,他总是说:“我是从小开始学京胡的,也希望能有更多孩子从小就培养起这个爱好,加入到京剧学习的队伍中来,让中国的京剧发扬光大。”王宝忠说。